返回首页

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姜慧

  文艺理论领头雁 学术科研带头人

  ——记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丛刊》主编、编审 姜慧

  

  

  初见姜慧,谁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外表清雅、声音轻柔的女子,能在自己从事的艺术研究领域里作出这么一番成绩。作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丛刊》主编,近年来,她带领着一班人,在山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建言献策,为山东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作出显著成绩,不断贡献着力量。“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获省直文化系统“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省直文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多次在省直文化系统直属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荣获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英才”称号;2011年,获“优秀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2年,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山东省特约文艺评论员”称号。

  作为学术带头人:潜心研究 孜孜以求

  从事艺术科研工作20年来,姜慧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在艺术科研领域一直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撰写的文章和研究报告多次获全国、部、省级各奖项。主要有: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田汉戏剧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

  她多次参加山东省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策划宣传工作,多次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山东软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齐鲁英才研究项目及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重大课题项目的主要执笔和负责人。2012年,负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研究项目《山东地方戏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近年来结项完成主要科研项目共10余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省内外重要报刊发表专业论文近百万字。文章多被省内外学术机构、网络期刊、广播电台及研究文集收录、转载或播出,学界影响广泛。

  作为期刊主编:把握正确办刊导向 致力于期刊改革创新

  《戏剧丛刊》是山东省唯一的综合艺术类核心期刊,是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至今已创刊30余年,是培养我省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队伍的重要平台,也是我省文化艺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阵地。自2008年5月起,姜慧任《戏剧丛刊》主编,全面主持期刊社工作。自任职以来,她带领期刊社同仁切实把握正确的办刊导向,致力于期刊改革创新,确立了以“前沿理念、精品意识、批评精神、学术形象”为核心的办刊理念,大力推介戏剧精品,强化权威性戏剧评论,培养青年编剧和理论家队伍,进一步拓宽办刊思路,与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深入合作,使《戏剧丛刊》成为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戏剧理论与戏剧创作的发展,为《戏剧丛刊》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作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初,按照山东省文化厅的工作部署,她带领所里专业骨干会同大众日报社同志,共同制订宣传工作方案,顺利完成了大众日报“大众文化”专版的创刊工作,全面宣传、展示、推介山东文化发展,特别是“十艺节”筹办进展情况,扩大山东在全国的影响,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期刊界一名优秀编审,多次荣获山东省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田汉戏剧奖优秀编辑奖。在做好《戏剧丛刊》编审工作的同时,近年来她主编了多部艺术理论专著,主要有:《山东文艺评论?戏剧卷》、《吕剧史论》、《山东梆子研究》、《吕剧音乐探》、《艺术理论文集》、《李二嫂改嫁述评》、《大平调传统剧目集》、《罗子戏传统剧目集》、《大弦子戏传统剧目集》等。

  作为所长:带领团队推进理论创新 进行理论攻坚

  在艺术科研领域,她有着丰厚学术理论修养。自2002年10月起,即作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骨干被选拔到领导工作岗位,开始担任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艺术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2011年全面主持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工作,作为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她讲政治,顾大局,勤勉敬业,作风朴实,坚持以德修身、以德领才;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无不体现出她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和沉稳内敛、宽厚仁德的做人品格。“十二五”伊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姜慧带领全所同志进一步确立了“强化艺术研究,繁荣艺术创作,关注现实需求,服务文化建设”的职能定位和“十二五”发展思路,带领艺术研究所科研团队进行理论攻坚,在艺术科研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坚持科研立所,在课题立项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纵向课题研究的同时,加强与省内各研究机构、艺术院团、高校及企业等各领域广泛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以及演艺项目推介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外接横向课题,进一步提升了艺术科研水平和研究所的社会影响力。她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山东地方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通过了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是,坚持科研机制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在她的带领下,“十二五”期间,艺术研究所被山东省文化厅确立为“文艺学”和“戏剧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艺术研究所重新整合科研资源,建立了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组成的科研梯队,强化集体攻坚,科研成果显著。注重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尤其关注山东地方戏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演艺产业研究、“非遗”生态保护研究等研究领域,使学科布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2012年,成立研究所学术小组,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搭建学术平台,制订科研人员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管理办法,制订科学规范的科研考核管理办法,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坚持理论创新,在学科建设和研究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在继续做好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注重向政策性、对策性研究倾斜,研究模式从单一集成研究模式向前沿性、原创性、应用性转变,充分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她积极倡导关注当前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当前重大文艺现象,关注当前艺术生实践,真正把研究引向公众关注的领域,充分发挥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

  作为“非遗”保护传承者:加强传统艺术的挖掘 整理 传承

  作为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主体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是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工作重心之一。2012年,研究所把“非遗”普及的重点转向校园,分别为济南艺术学校和山东省工会干部管理学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举行了授牌仪式,并举办演唱会;为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进行“非遗”展示演出和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在全省院校营造了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姜慧对传统文化资源有着一种虔诚的尊重,对艺术研究所的所藏资源给予了极大关注。2011年10月,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强力启动了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的抢救保护工程,计划用五至六年时间把现存抄本传统剧目约1267出、3200余万字整理出版,永久保存。目前已抢救出版《大弦子戏传统剧目集》、《罗子戏传统剧目集》、《大平调传统剧目集》,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将为我    省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珍贵的资料支持,对建设山东文化强省意义重大。

  此外,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着力做好山东梆子音配像工作,2012年举办了山东梆子进课堂等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相结合进行了积极尝试与探索。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人才和研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概括、新部署,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乘着2013年第10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的东风,相信姜慧会带领她的团队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山东的文化发展繁荣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主要成果:

  田汉戏剧奖一等奖:《新思维 新观念 新发展》(2002)、《史剧创作诗意真实的美学追求》(2008)

  田汉戏剧奖二等奖:《吕剧与时代共进》(2005)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戏剧范型转换与小剧场戏剧观探微》(2009)

  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长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2002)、《论中国戏曲的大众艺术本质》(2003)、《精神生态平衡的当代谈探寻》(2005)、《中国话剧文本的诗化特征研究》(2008)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技发展与应用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07)

  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中国戏曲的大众艺术本质》(2003)、《精神生态平衡的当代谈探寻》(2007)

  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论文奖:《打造孔子文化品牌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2009)

  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戏剧范型转换与小剧场戏剧观探微》(2011)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