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10月21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商务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共建共生共赢产业生态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请问山东在依托上合示范区等平台优势,支持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组团出海”、共同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熊云泽: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是支持企业“组团出海”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山东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优势,全力推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联手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提升至64.2%,对非洲、中东、中亚增长均超过20%,新兴市场成为增量主力。
一是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是连接山东沿海各港口与内陆地区的重要枢纽。依托青岛国际枢纽港,联动济南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中欧班列(济青)集结中心,畅通“日韩—青岛—济南—欧亚”海铁联运通道,加密中欧班列图定线路,突破单一运输模式,以“班列+跨境电商”助力本地中小外贸企业“卖全球”,以“班列+冷链”促进农牧业及生鲜产品走向全球“餐桌”,构建起“班列+”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和高效畅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自上合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到发中欧班列4954列,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持续推动形成以物流促贸易、以贸易强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全力打造经贸合作新平台。抢抓我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机遇,以“共谋区域合作 携手创新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配套开展物流运输、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技术、数字经济等4场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山东—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共同探讨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构建务实合作机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共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青岛倡议》等46项成果纳入《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同时,为充分展现山东在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发布33个示范项目,涵盖物流、贸易、投资、工程、平台、商旅文交流六大类别,形成了“通道+枢纽+产业+服务”的系统示范。
三是创新建设海外综合服务新体系。用好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特色载体,打通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接渠道。全力实施“山东省专精特新外贸优品集群出海行动”,聚焦非洲、中东、中亚、南美、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定向开拓海外重点国别地区,建设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畅通采购商、供应商、平台资源及合作伙伴沟通渠道,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增订单、促成交。依托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山东省企业“出海”综合服务港,为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准入政策、技术标准、合规指导和风险预警等公共信息服务,打造服务黄河流域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
下一步,山东将持续放大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辐射效应,推动更多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结伴而行”,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跨国公司投资兴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我了解到,产业生态创新是山东去年推出的“十大创新”行动计划里的重点领域。请问,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李永华: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信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全省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了坚实支撑,为跨国公司在鲁投资兴业营造了良好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一、技术创新能级加快提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聚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攻关,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累计建设4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4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位;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0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585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7.85%。近三年组织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9000项左右,带动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万项。获评国家人才工程数量逐年攀升,遴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突破580人,打造人才引领型企业45家,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240个,年培训高技能人才5万人以上。
二、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明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构建。年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超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8%。培育济南人工智能、潍坊元宇宙等特色园区,机器人产业营收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到10%。培育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要素集聚、链群深度融合的集群发展格局。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35家,居全国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3家,居全国第4。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万家,均走在全国前列,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八成左右。
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坚持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更好更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16家单位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占全国比重7%,其中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入选数量占全国比重超15%。强化“四首”保险补偿政策支持,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四首”产品4100多个,形成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居全国第三位。组织举办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对接活动14场,双向发布企业需求与高校成果,促成合作意向380余个。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跨国公司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更多外资企业在山东优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共建创新链的积极布局。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充分发挥“链长”统筹指导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坚持“点上强企、线上强链、面上强群”一体推进,促进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跨国公司在山东投资发展营造结构优化、创新活跃、安全稳定、开放合作的一流产业生态。
经济导报记者:
刚才介绍道,山东将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举办“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请介绍一下对话会的总体情况。
蔡培安: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商务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16市积极做好参会工作。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山东省交易团将开展省领导会见重要嘉宾、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人文交流等活动。目前,全省超过2000家企业报名参会,注册人数达到17000余人。
作为第八届进博会配套活动,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将于11月6日上午10:00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馆B2厅举办,以“投资山东 共赢未来”为主题,包括致辞推介、圆桌对话、项目签约等环节。届时,商务部领导、中国银行总行领导和省领导将出席活动,省直有关部门和16市政府负责同志,商协会、跨国公司和省内重点企业代表参会。本次对话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嘉宾邀请体现“山东引力”,跨国公司响应积极、层级提升。对话会面向全球跨国公司发出诚挚邀请,得到热烈响应。截至目前,路易达孚、海克斯康等50余家跨国公司领导人确认参会,其中,全球副总裁级以上18人,中国区总裁和副总裁级36人。高规格的嘉宾阵容,显示出本次活动对广大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工商界对山东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和对山东产业生态优势的深度认同。
二是活动设计突出“产业生态”,环节设置更重互动、更具前瞻。对话会首次将“产业生态合作”作为核心议题,在议程设计上着力提升开放度和互动性。特别设置“人工智能+制造”主题圆桌对话,邀请美敦力、贝克休斯、IBM、卡奥斯、蚂蚁集团等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产业生态的赋能与革新。同时,青岛、淄博、威海、滨州等市将重点推介城市产业生态与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从投资贸易向创新生态共建、产业链协同升级等更深层次迈进。
三是项目合作聚焦“新质未来”,合作领域持续拓宽、成果可期。对话会将集中签约一批高质量贸易、投资领域重点合作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山东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高效集聚,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现在,距离对话会举办还有10多天时间,我们将高标准、精细化做好嘉宾接待、项目对接、新闻宣传等各项筹备工作,把本次活动办得更加精彩务实、富有成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