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盛夏七月,热浪奔涌。工业产线上,创新脉动加速转化新质生产力;高温“烤”验下,既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又挖掘消费新热点……山东各地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应对高温“烤”验,澎湃发展脉动。
观察之一:锚定“头号工程”,将前沿技术嵌入产业链
这个7月,工业产线上的创新突破频现。
1日,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晶五线技改项目点火,全球首条超26米超白玻璃生产线在淄博投产。技改完成后,产品种类将向导电玻璃等具有更丰富应用场景、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
9日,山东兴泰硅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级硅烷气体正式下线。“通过攻克技术难关,气体纯度达到了99.9999%的超高标准,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未来将直接用于先进半导体制造。”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宋涛说。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各地各部门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对接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头号工程”质效提升。
省科学技术协会、德州市政府联合主办2025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大会聚焦德州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7大主导产业,为学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搭建交流对接的平台。山东科技大市场举行济南市重大科创平台(中科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暨投融资路演活动,光学元器件精密加工镀膜产业化项目等10个重大科技项目现场签约,把高水准科研成果精准嵌入产业链。
【记者观察】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关键在于能否将前沿技术突破精准嵌入产业链,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企业行不通,需要政府搭台匹配资源,平台畅通供需对接,政策靶向破除转化梗阻,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市场应用的闭环链条。
观察之二:提升开放能级,拓展国际朋友圈
热情似火的7月,各层级对外开放活动持续更新。
14日,省商务厅主办的山东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中亚专场)上气氛热烈,百余家参会企业与投资相关机构齐聚济南,探讨交流中亚投资的新机遇。专场特别安排了包括政策解读、实操落地等在内的讲解说明以及项目推介,帮助更多“山东好品”顺利迈过进入中亚市场的“头道门槛”。
深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山东外贸在持续承压的情况下展现增长韧性。上半年,山东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增速在前6大外贸省市中居第一位,贡献全国近20%的增量。
一系列重磅对外开放活动次第举行。其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青岛开幕,其间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等系列活动,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优质的政府资源、产业资本与创新要素汇聚山东。此外,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世界深入了解山东的窗口开得更大。
【记者观察】全面提升开放层次能力,一方面要着眼于自身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与货源地市场互补性,从供应商向产业链组织者转型;另一方面要依托悠久的文化积淀拓展多领域人文交流,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公共产品,以文化软实力拓展国际朋友圈。
观察之三:应对高温“烤”验,解锁夏日游新体验
东营开放242家“爱心驿站”,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歇脚纳凉。省卫生健康委开展热射病规范化诊疗专题培训,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15.79万余人次……
7月,山东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各地各行业因地制宜采取有效防暑举措,为重点人群送清凉,确保高温“烤”验下民生保障有力。
炎炎夏日,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山东电力完成527项电网检修任务,投产12项度夏重点工程,确保电网以最佳状态迎战负荷高峰。
高温也为山东文旅市场提升“热度”创造了机遇。29日,“寻仙6号”“寻仙17号”游船从蓬长客港相继出发,开启“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首航。当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城联动,整合文旅资源,开通5条“好客山东·半岛1号”航线。
青岛国际啤酒节也是暑期消费的“爆点”。今年,青岛啤酒节开设了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市民游客可以获得消费券、红包、免单机会、0元啤酒等优惠,预计活动将惠及超千万人次,新增亿级规模的城市消费。
【记者观察】极端天气是城市治理必须直面的新课题,只有把“防”的标准定到最严、把“备”的功课做到最足,才能在面对灾情时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同时,也要把治理的重点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调控,同时发掘避暑刚需中的消费潜力。(记者 李振 于新悦)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