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必须以历史的纵深感把握当下、洞察未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

  作为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中长期规划科学锚定发展方位,将党的执政愿景与发展构想,系统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蓝图和行动指南。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坚持正确方向、遵循科学理念、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历史主动,为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第一步,需要从“十四五”到“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的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些目标,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既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5年我国发展大势,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在此基础上再奋斗5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在内涵上有机衔接,前后呼应,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和高远眼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必须以历史的纵深感把握当下、洞察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根据“十五五”时期应承担的历史任务作出的判断。从“承前”的角度看,站在“十四五”这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从“启后”的角度看,从现在起到二〇三五年,只有10年时间,前5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统筹把握主要目标和远景目标,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新目标是任务书,也是动员令。面对人民群众期盼,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关键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紧紧抓住时间窗口,深刻把握《建议》提出的“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着力促进供需两侧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着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谋划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大众日报评论员)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