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泰安市岱岳区“法润乡村”志愿服务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柳 萍 李雪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乡亲们陆续来到村民赵玉东家小院。院子里一张圆桌,几个马扎,柴火炉子上烧着开水,伴着和煦的春风,一场“小院法律茶话会”正在进行。
  “听说那家合作社利息比银行还高哩,俺能把攒的钱存进去吗?”69岁的张大娘问道。
  “现在有些违规经营合作社钻政策漏洞,你们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还是要去正规银行。”“茶话会”主持人钱继红说。
  “法官这样一说,俺心里就有数了。”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在拉呱式的交流中,法治精神如涓涓细流浸润了大家伙儿的心田。
  钱继红是岱岳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官,有着丰富的乡村民商事办案、调解和普法经验。“面对面交流普法、答疑解惑,比以前畅通多了。”钱继红说,对于打通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她越来越有信心。
  钱继红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岱岳区人民法院今年年初成立的一支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的“法润乡村”志愿服务队。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岱岳区通过不断延伸司法服务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依照辖区内文化及产业特色,岱岳区人民法院打造“法润乡村”志愿服务品牌,全方位、多层次为群众排忧解难。
  “现在村里经济发展很快,村民对法律咨询和司法建议的需求也在增加,有这样的专业人士帮忙,心里踏实,发展劲头也更足了。”里峪村党支部书记朱强强说。
  去年,里峪村村委会将本村3.4亩土地承包给一户村民,双方在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破坏耕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结果该村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被村委会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这场巡回审判选在田间地头进行,结合案件本身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性质和特点,也向旁听庭审的20多位村民现场普法,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我们希望发挥人民法院‘前沿哨所’的作用,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让老百姓的小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解决,为乡村振兴创造和谐环境。”岱岳区人民法院院长宋斌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