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大众日报全媒体报道“走文化廊道进经济园区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采访活动
立体传播,“四廊一线”爆款长红
■AI+IP创意产品刷屏,全网点击量超7亿■正能量大V观察员点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从3月春暖到4月花开,山东组织了一场主题为“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采访活动。大众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和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聚焦“四廊一线”各地高质量发展新典型、文化“两创”新成果,全媒呈现、立体传播,爆款刷屏、热搜不断,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相关报道全网累计点击量超7亿。
450多篇现场新闻“冒热气”
在行进式采访的新闻现场,大众日报各路记者从“笔杆子”到“自拍杆”,装备一应俱全,产品丰富多样。5条线路、450余篇随采随发的新媒体报道,带着“热乎气”,第一时间送达读者面前,展现山东高质量发展经验。
现场采访选点准,引爆热点话题。沿胶济铁路一线,山东产研卫星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玉林介绍,齐鲁一号、齐鲁四号卫星能清楚“看”到地面上的一棵树、一辆汽车,城市自来水管道漏水后,地表反射不同,卫星在高空也能清晰地辨别。《齐鲁卫星有多牛?从500公里高空监控城市哪里漏水》发出后,登上热榜,多家媒体转发。在济宁梁山港,《不产煤的“地上煤矿”——探访梁山港亚洲最大钢结构储煤棚》抓住储煤棚在满足全天候生产需求的同时采用智能喷淋系统实现煤炭绿色环保存放的特点,获得广泛关注。在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的“72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榨油、入药、做床单……菏泽牡丹浑身上下都是宝》一语道破山东好品菏泽牡丹如何打造“花样经济”,被全网推送。
现场评论、双语vlog,多角度放大山东声音。除了现场采制的新闻短视频,本次“四廊一线”调研采访也创新采用了现场评论的形式。《主播说山东》栏目首次走出演播室,在海洋牧场“耕海一号”、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地取景并现场录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作、新突破讲明白、讲透彻。双语vlog《Go!Shandong·黄渤海特辑丨住海草房、捞大鲍鱼,打卡宝藏渔村》等则重点关注文旅产业,在威海荣成东楮岛村,主播用英语介绍海草房的悠久历史、体验海洋牧场捞大鲍鱼,vlog的形式让小渔村的美景美食、浪漫悠闲亲切可感。
AI赋能创意产品刷屏
为了让“四廊一线”报道丰满起来,大众日报全媒体坚持策划引领、创意呈现、技术赋能,读者可以沉浸式感受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创意可视化呈现,系列海报“有颜又有料”。大众日报创新海报制作形式,以文化廊道为板块,以数字词组为媒介,推出系列海报《仙境海岸瞰齐鲁|从一到十,感受海上山东的“诗与远方”》,该组产品被全国68家媒体广泛转载,成为现象级刷屏“爆款”。此外,借助名人效应推出系列海报《当仙境海岸遇上名人IP,最唯美的“定格”来了》,以“手绘头像+名人推介+城市实景+发展成果”相结合的形式,看名人眼中的城市魅力,实现历史感与现代感的融合。
视觉语言焕新升级,持续打造出圈力作。围绕出新出彩出圈这一目标,提前策划、确定选题,主打精致化视觉语言,制作推出《一张“流动”的明信片,带你遇见最美山海》《1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粮仓”,满眼尽是宝藏!》等一大批短视频精品,在同题竞争中做强优势特色。
人文地理趣味化展示,“网言网语”圈粉青年群体。推出“山东地理”“半熟知识”等栏目板块,以主播出镜陈述、原创手绘条漫等形式,轻松讲述有趣的山东本土人文地理故事。比如,《山东地理丨郭帆宁浩张艺谋,中国电影何时爱上了青岛?》速览东方影都的“前世今生”;《半熟知识丨这个上古传说竟和山东两座海上仙山有关?》绘制“女娲补天”神话,实现轻松诙谐的文史科普。这些突破圈层、极具网感化的语言形态,使产品更加妙趣横生。
AI技术赋能,拓展党媒报道新路径。注重新技术元素的加持,策划推出“AI走胶济”系列报道。制作《AI在数字世界里发现了青州的“花香”》《我们跟AI聊了聊淄博的一个大数据产业园》等短视频,通过与智能聊天机器人百度“文心一言”对话的形式,以AI视角解码“四廊一线”高质量发展。
系列网评开阔报道视野
围绕采访,大众日报推出“望岳谈”系列网评。网评配合现场采访,有效开阔了“四廊一线”体验视野,获得高传播量。
聚焦“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中心议题,系列网评主要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等几个方面选题。角度决定观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等几大主题,说实话并不新鲜,因此,找好角度,让文章呈现新鲜感和新闻性十分重要。参与网评写作的评论员一方面努力找到最新的新闻事件,从新闻事件起笔,如“东平湖出现白枕鹤”;另一方面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待问题,像《京杭大运河:生态走廊之“承上启下”》《京杭大运河廊道:高质量发展之“取之”和“予之”》《运河古城复建:文旅交融之“同”“异”共生》《行走齐长城:古老和现代的守望》等等,都体现了这一方法论。
这次“四廊一线”报道,前方的报道主要是“踩点报道”,很多报道具体而微,生动活泼,但需要进一步提炼高度,“望岳谈”网评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优势。像《齐长城文旅融合:背景和风景》《运河古城复建:文旅交融之“同”“异”共生》《行走黄渤海看旅游:培育保持独特的城市气质》三篇文旅融合网评,就是站在文化的高度看待风景,站在消费者的需求端看待产品的供给侧,站在城市的全局看待旅游业,体现出对文旅融合的指导性。
本次行进式主题采访,“望岳谈”网评以提供观点性产品为出发点。“观点”从主题出发,寻找好切入口,体现出高屋建瓴的特质,贯穿的线条是“新”。以《运河古城复建:文旅交融之“同”“异”共生》为例,对古城建设“同质化”的肯定性评价,就是前人所未发现的,有效地开阔了“四廊一线”体验报道视野,系列网评得到充分肯定。
15个整版设计抢眼声势强劲
为充分营造报道声势,3月26日至4月25日,大众日报推出5组15个整版的专题报道,累计刊发稿件近50篇、图片70余幅,浓墨重彩展现齐鲁大地文化“两创”的蓬勃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内容丰富厚重。每条采访线3篇稿件,从三个方面讲述沿“四廊一线”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版面内容丰富,有温度有深度,由调研行、图片、现场评、专家说、党端看点等构成。3000多字的调研行稿件是版面的重头,稿件点面结合、主次分明,讲述记者沿“四廊一线”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现场评聚焦“四廊一线”的热点,有态度有文采有深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知名社会时政博主徐言军等15位省内外专家、网络大V点赞山东,建言高质量发展,提升了系列报道的厚度和热度。
版面抢眼抓人。5组报道统一版式,左侧竖题标注采访线路,通栏标题统领整版,以蓝、黄、绿等5种颜色区分五条采访线路,既相互独立又贯通成整体,形成报道声势。标题提炼为版面增彩。标题统一为“四字+短句”的格式,并进行艺术化设计,文雅而又不失新闻性,成为版面的点睛之笔。如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的文旅融合篇,标题“百年胶济,一路行走一路风景”,既点明采访线路,又体现行进式采访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意蕴十足。15个专版的标题之间和谐共生,给读者较好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
融合传播增效。尝试多种形式的转化,叠加增强报纸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方面重新制作标题,将15篇稿件进行提炼、设计和编排,实现报端同步推送;另一方面巧用数字、概念等做亮采访线路的特点,如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的主稿转化时,以《三组关系看山东海洋科创的硬核实力》《四个维度看山东海洋经济的澎湃活力》《五个关键词看山东海洋文旅的多彩魅力》为转化稿件的题目,好读好记好传播。此外,将版上的“专家说”资料、版面图等制作成《“四廊一线”看山东,大众日报版面连连看》《“四廊一线”看山东高质量发展,专家这样说》等适合手机端传播的长图。
千万大V观察员点赞山东
“透过直播看那片迷人的海”“保护原有遗址是第一位的”“让绿色成为黄河流域最亮底色”“‘出圈’要抓住‘引爆点’”……本次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期间,“四廊一线”吸引了不少院士、行业领军人物等专家以及千万级正能量大V的观察和点赞。
正能量要有大流量,大流量要创新传播方式,更要聚合多点发力。本次主题采访,专家院士以及正能量大V担任大众日报观察员是创新点之一,他们对山东的观察评价,贯穿整个行进式报道全过程。
在“走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主题采访中,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宏安充分肯定了山东的成绩,他说:“可以预期,山东的科技产业发展未来大有可为。”青岛同城自媒体大V“青了个岛”倾情推介青岛,青岛火车站也伴随热词“中国离海最近的火车站”而被叫响。在“走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中,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院教授余东华对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了总结,获得了广泛转发。在“走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中,在抖音拥有1260万粉丝的正能量大V“学好姐姐”也忍不住高呼:“来自海边的山东好品,正乘风破浪、走向世界。”
相关产品通过创意海报、互动话题等多种形式,借助大众日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以及商业平台等多个传播渠道,以大V观察员为纽带,实现主流舆论场与自媒体舆论场互动,获得了巨大传播声量。
在智媒体传播的当下,大众日报不断探索融媒传播方式,除了借助以算法为核心的精准内容推送外,还充分挖掘自媒体时代的IP资源,成立正能量大V联盟,用大流量的方式讲述山东好故事。
80多个热搜话题引爆大流量
报道出彩、传播出圈,行进式报道期间,由大众日报记者挖掘出的“宝藏山东”频频成为热搜话题,#沿着胶济铁路看山东#、#行走黄渤海#、#好品山东的好藏不住了#、#山东推出399元高铁环游套票#、#好客山东新玩法#等80余个话题登上热搜榜,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之美,单是微博平台累计阅读量突破2.6亿。
3月20日,“沿胶济铁路线”采访活动第一天,由大众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中国离海最近的火车站在山东#就登上山东16市热搜榜,并带动众多网友到距海岸线仅200米的青岛站“打卡”。此外,#全国四成高铁列车是山东造#、#齐鲁卫星有多牛#、#高科技养鱼这么硬核的吗#等话题也成功登上同城热搜榜,展示山东硬核工业实力。
4月8日,山东再一次成为网友眼中的“模范生”,大众日报官方微博主持的话题#山东推出399元高铁环游套票#登上全国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话题阅读量突破1.7亿。话题评论区里,山东网友热情为家乡打Call,有的直接晒出济南、青岛、临沂等地的打卡攻略,还有网友呼吁“能够全国推广就更好了”。
4月17日,“四廊一线”采访活动开启“行走黄渤海”之旅,在微博平台上涌现多个由大众日报主持的热搜话题,#行走黄渤海#、#沉浸式感受山东脉动#、#用明信片的方式打开最美山海#、#山东的蓝色粮仓里尽是宝藏#……十余个热搜话题展现山东海洋文旅的多彩魅力,也让网友看到了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澎湃涌动。
此外,“四廊一线”采访活动沿线的美食美景也借势登上热搜。#论山东与春天的适配度#、#趁年轻一定要打卡一次泰山#、#60秒听懂山东#、#来山东打卡中国海岸线第一高#、#沿着黄河打开好品山东#等话题颇受年轻网友欢迎,#好品山东真香#等话题还登上了山东多地热搜榜第一名,同城热搜话题#好客山东新玩法#阅读量超1683万。
(□记者 周学泽 徐超超 单青 尹燕燕 孟焕然 李欣苁 李振兴 梁开文 报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