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踘儿。”
……
古代的诗人们总喜欢把蹴鞠和秋千相提并论,在他们的笔下,球场上生龙活虎的青年、秋千架上欢声笑语的佳人,相映成趣。但他们一定想不到,千年之后,秋千还是那个秋千,蹴鞠却不是那个蹴鞠了。
01
公元前1046年,兴周灭商的首功之臣姜尚受封齐地,三个月就让齐地大治。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人口聚集带来了繁荣的市民经济和丰富的市井生活。《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蹋鞠”就是“蹴鞠”,这也是中国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
《蹴鞠图谱》
两汉时期,蹴鞠由表演性逐步发展为竞赛性,甚至用于军中练兵。在民间,它已经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甚至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球迷”的相关记载。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的记载。说是一个名叫项处的人,因病求医,扁鹊告诉他不可再进行剧烈运动,然而项处不听劝告,仍然热衷玩蹴鞠,最后乐极生悲。
不听医嘱,当然不对。但这个医学界的“反面教材”却足以反映出蹴鞠在当时的魅力。
《宋太祖蹴鞠图》中清晰描绘了宋代使用的十二片内缝充气鞠
到了唐宋,蹴鞠的发展达到高潮,出现了充气球、球门、蹴鞠团体。“白打”的出现让蹴鞠从一人场发展到十人场,且除用足踢外,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均可触球,从而演变出更多“解数”。
到了明清,蹴鞠逐渐沉寂下来,但依靠自身魅力,蹴鞠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并得以传承发展。
小小的蹴鞠,承载着2300多年的历史,让厚重的中华文明展现出灵动、活泼的一面。
2004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
02
在山东临淄足球博物馆展厅内,四片鞠、六片鞠、八片鞠、十二片鞠……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蹴鞠陈列其间,向人们述说着一部蹴鞠发展史。
鞠在历史上又叫“圆”,蹴鞠也叫“度圆”或“筑圆”。在鞠的制作过程中最后的收针动作被称为“结圆”。“结圆”即“结缘”,巧合的谐音背后,是当地人生生不息,努力拥抱世界的不懈努力。
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卫星会议在临淄召开,会议主题为蹴鞠与齐文化;
2016年开始,中英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国临淄与英国曼彻斯特轮流举办,至今已历四届;
2017年—2019年,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世界足球起源地迎取圣球仪式、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世界足球起源地迎取圣球仪式、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迎取圣球仪式等活动先后在临淄举行……
蹴鞠能在临淄重新焕发生机,奥秘何在?
在临淄足球博物馆里,一幅清源妙道真君的画像,至今仍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礼遇。画像之上,上书“齐云社”三个大字的匾额向人们诉说着一段蹴鞠历史。
两宋之际,一家名为“齐云社”的蹴鞠社团曾经红遍大江南北。齐云者,形容球踢得高入云霄也。齐云社有社规,规定参赛的人数、比赛规则等,参加齐云社的人,要遵守社规,如不许做“人步拐、退步踏;人步肩、退步背”等危险动作,此外,还规定“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
从这些规则中,不难看出,虽然鞠是圆的,但蹴鞠是有规矩的。临淄以蹴鞠为媒,结缘世界;临淄人以规矩和踏实的作风结交四海宾朋。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在多哈足球训练中心,不少球迷被一位身着传统中国服饰的年轻人吸引。只见他在人丛中闪转腾挪,不断变换着各种蹴鞠“解数”,鞠球仿佛粘在身上一般。他就是蹴鞠第七代传承人李伟鹏。
2004年,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将组建中国蹴鞠表演队提上日程。自8岁起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有着良好足球功底的李伟鹏,怀揣着蹴鞠梦报名并成功入选球队名单。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伟鹏为国内外游客表演蹴鞠3000余场;与梅西、卡卡等足球巨星同场竞技进行蹴鞠表演……
李伟鹏说,他“一天训练8小时,坚持了4年多,才能够将解数动作表演得流畅自然”。
如果说李伟鹏眼中的蹴鞠是顽皮、灵动的,那么在手绣鞠非遗传承人杜少霞眼中,蹴鞠则多了一份柔美与恬静。
缝制手绣鞠的技艺古已有之,在临淄地区更是非常流行。杜少霞将古老的针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融入齐文化元素,创作了“海岱齐风”“晴空排鹤”“百花齐放”等多种作品,以此展示传播蹴鞠和手绣鞠的历史文化。
2021年,杜少霞成立了首支“女子蹴球队”。因为她觉得,蹴鞠不应仅仅藏在《蹴鞠谱》里、摆在博物馆里,应该逐步回归实用功能,向能欣赏、可实操方向转变。
03
与远涉重洋进行蹴鞠文化交流的李伟鹏一样,临淄区金茵小学体育教师李文福对足球也投入了足够的热情。扎根青少年足球教育多年的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双慧眼,不断发掘足球人才。
李文福任教的临淄区金茵小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蹴鞠传承学校。学校每个班级都组建了男女足球队,班级之间约场球赛的故事随时上演。
夜幕降临,金茵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张耿好还在进行加练。一脚抽射,皮球应声入网。她说,自己以前射门没有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已经有所提升。
近年来,学校先后输送了11名国家队和国少队队员、9名山东省青少年队队员、182名鲁能足校和市区体校优秀运动员,成为起源地足球教育的一面旗帜。
让蹴鞠的基因在现代足球身上得到延续,这是临淄让蹴鞠活起来,让蹴鞠运动有出路的关键一招。
蹴鞠起源于中国临淄,历经千年发展,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当今风靡全球的世界第一运动。伴随着蹴鞠的滚动,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实现了文明的共性与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蹴鞠已经超越了运动本身,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珍贵载体。(张伟)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