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2023年的春天很热闹:3月,火了贵州的“村BA”;4月,火了山东的“淄博烧烤”;5月,又火了贵州的“村超”。
一眼看上去,三者间没有什么共同点,但内里,却有一样的内核作支撑,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时间转入6月,这把火开始向更大范围“燃烧”。6月20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在贵州台江县正式启动。
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6月20日在贵州台江县启动。图为观众在赛场旁等待比赛开始(无人机照片)。
这场赛事将会打成什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可以肯定的是,分析春天的“三把火”,对这场赛事、对乡村振兴、对文旅融合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本文以“村超”和“村BA”为主要对象,着重观察乡村体育赛事在乡村振兴中的“超”能力发挥。
壹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的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1倍,部分酒店房间接下来的几个周末已被订满。
据6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初步测算,榕江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
“村超”也为周边旅游带来更多可能性,某平台上,端午假期黔东南州度假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150%。
“村BA”举办地贵州台江的情况也很可观。
“村BA”总决赛,3天4场的比赛里,台江累计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
“村BA”比赛现场。
“五一”假期,台江累计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348.83%。
数字是最枯燥的,同时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村超”和“村BA”除了带来当地旅游业的井喷,也辐射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村BA”总决赛举办地台江的台盘村,餐饮、住宿、农产品等多个产业被激活,总决赛期间消费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
到“五一”时,17家企业与台江签约进驻当地文化园,投资总额12.6亿元。
借助“村超”的东风,榕江也在全力打造“超好玩”“超好吃”“超好住”的“超经济”。
放眼全国,商务部监测显示,端午假期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4%。一个与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有关的节日,却出现了体育用品的热销,不能说与“村超”“村BA”等文体活动的影响力没有关系。
乡村体育赛事在乡村振兴甚至在地方发展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超”能力。
贰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近些年,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文旅融合上,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各种旅游场景,努力“攒流量”,却不承想,在不那么关注的乡村体育领域,却引爆了意想不到的旅游流量和发展能量。其背后藏着怎样的逻辑?
1.突破了人们的习得性认知
“村超”“村BA”本质上只是一场场普通的体育比赛,但它们却打破了人们对乡村的习得性认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乡村要么是“田园生活”的代名词,宁静安详、悠闲自在,要么是“空壳”的代名词,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386199部队”苦捱岁月,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如此让人热血沸腾的体育比赛。
这样的反差感激发了人们对乡村体育赛事的浓厚兴趣。
而事实上,随着乡村不断振兴,人们生活水平和观念发生转变,体育必然会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搞体育比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2.体育精神的回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的体育赛事,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体育的东西。人们对诸多体育赛事的感情很复杂,就像赛事本身的不纯粹。而“村超”“村BA”恰恰抖落了这种复杂,玩的只是球、拼的只是不服输的劲儿,展现的是相对纯粹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的回归是人们渴望已久的。
3.“土”得真实而感人
有人评价“村超”“村BA”和专业比赛没法比,其语气中“酸度”几何我们不去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村体育赛事的“土”气。场地“土”、看台“土”、球员“土”、奖品“土”……
可不是“土”么?哪个专业比赛会请餐馆老板、建筑工人去踢球呢?哪个场馆会允许观众爬墙头、坐房顶甚至架梯子看球呢?哪种赛事能接受拿两只鸭子、两只猪脚、几条鱼当奖品呢?
但是,土得真实,土得纯粹,土得只剩好好踢一场球、看一场比赛的“人生追求”。当下,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反而更渴望这种纯粹的追求、这份难得的人生松弛感。“村超”“村BA”,土得感人。
4.丰富的地方文化呈现
生活需要张弛有度,看球也是如此。“村超”“村BA”的张弛有度就体现在,精彩对决的“间隙”里,适时地呈现当地的人文风貌:侗族琵琶歌、水族芦笙铜鼓舞、瑶族舂杵舞、苗族芦笙舞……轮番上场表演,绿茵场上不仅有比赛和拼抢,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很丰富,很好看,即便穿越千山万水去看,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总结:“村超”“村BA”之所以能引爆全网,强力吸粉,拉动地方旅游,推动产业发展,靠的是体育为器、真实为本,走出了一条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之道。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村超”“村BA”端到观众、游客面前的,就像一盘当地的土特产拼盘,绿色无公害的那种。
叁
如今,“村超”还在进行,“村BA”已上升为全国性比赛,端午期间多地的龙舟赛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乡村体育赛事的“盛夏”正在到来。下半场的比赛该怎么“打”?
1.以“村”为本
乡村体育赛事的主办者是乡村,主要满足的是农村群众的文体需求,所以必须以乡村为本、以群众的意见为主。任何外来意志的强加都会影响当地群众的办赛参赛热情,进而影响体育精神的表达。而纯粹的体育精神是乡村体育赛事的灵魂,绝不能丢。
当然,乡村办赛事,可能需要指导。此时,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指导不等于主导,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差别,确保让农村群众当主角,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
2.抱真守拙
乡村体育赛事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其真实、实在、接地气,随着“村超”“村BA”的火爆,可能会有资本“盯上”这一领域并参与其中,在选手的资格方面也可能进行干预,而任何外来因素的干预,对原本靠自由、自发、自愿“保真”的乡村体育赛事都是风险。
应想法保护乡村体育赛事的生态,不对赛事进行商业化操作,不做无谓的“规范”“升级”,避免外来因素操控,抱真守拙守住赛事的“本来面目”“原生态”,使其始终服务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赋能乡村振兴。
6月23日,村民自发组成的民族歌舞表演队盛装入场。图源丨新华社发 王炳真 摄
3.做强特色
以“村超”举办地榕江为例,赛事的“拼盘”里,既有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有糯米饭、腌鱼、卷粉等特色美食,这些都是旅游资源;即使比赛现场涌进了近5万名观众,当地食宿等接待方面也没有传出负面消息,这都是旅游加分项。赛事以乡村振兴为底气,又反过来反哺乡村振兴。
反之,如果底气不足,是否要办这样的赛事则需慎重。因为如果底气不足,那么赛事即使引流成功,这股流量也可能变成负能量。对于乡村来说,引流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炼”当地特色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身底气。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赛事的千篇一律,观众的“审美疲劳”也会给地方带来负面回馈。
4.善于吆喝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村超”和“村BA”火在当地靠的是群众基础,火向全国甚至国外则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通过不同视角的短视频、评论、分析等“吆喝”声“放大”到广大网民那里,成功把“村超”“村BA”打造成为地方名片。当代社会,要引爆一个IP,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平台、社交平台等,大声吆喝、换着“腔调”吆喝,必不可少。乡村体育赛事的“超”能力是从吆喝开始释放的。
需要注意的是,吆喝不能凭空吆喝,要有足够的“料”,而且要名副其实。就像“好品山东”,叫响这一区域品牌是通过宣介,但背后依靠的是形形色色的山东好品。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