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沿黄流域地方戏这样讲“中国故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沿黄流域的地方戏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形成与发展深受黄河流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内蒙古、山西、山东作为黄河上中下游典型省份,其地方戏极具民族及地域特征。

  “演”民间生活

  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融汇的地方,形成了兼收并蓄的特质。

  19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在黄河下游的齐鲁大地上,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化出一种新的戏曲曲种,称为吕剧。

  早期的吕剧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民间传说、长篇章回小说等,分为单本戏和连台本戏,《王小赶脚》《包公案》等是较为经典的剧目。

  早期的《王小赶脚》更多地倾向于戏剧性细节和世俗俚趣的描写,表现自然本色的朴素之美,体现了民间活动生动的张力。

  此时,在黄河中游的山西,晋剧还称为“中路梆子”,是当地地方戏的主流曲种。“中路梆子”在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的基础上,风格独树一帜,演唱传统曲目超过200个。

  晋剧的繁荣与演变与晋商的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贩马记》《珍珠衫》等都是根据当时山西商人生活创作的剧目。

  随着晋商外出经商,扶持山西地方戏发展,晋剧得以在内蒙古、河北等地广为流传。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的内蒙古,二人台正深得人们喜爱。二人台因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的表演形式而得名,融合了山西、内蒙古等沿黄流域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包含民歌、舞蹈等多种音乐舞台艺术。

  二人台有反映民间生活、讲述爱情故事的《走西口》《打樱桃》,也有改编自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的《珍珠倒卷帘》《三国题》。《走西口》取材于现实生活,讲述了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走西口谋生的故事,其中借助富有内蒙古特色的唱腔和唱词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海莲花》采用融合蒙古语和汉语歌词形式的“风搅雪”演绎爱情故事。

  这一时期的二人台剧目已体现出其对文化独特的融合性和包容性。

  “唱”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沿黄流域地方戏也得以保护发扬。

吕剧《归·源》剧照 摄影丨山东省吕剧院

  1950年,戏曲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吕剧、晋剧、二人台迎来了新生与发展,纷纷整理传统旧戏,推出现代戏,使戏曲卓有成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吕剧作为山东地方戏戏改重点,在重新整理《小姑贤》《蓝桥会》等作品的基础上,推出现代剧目《李二嫂改嫁》,从此奠定了吕剧以创作现代戏为主的发展方向。

  在“戏曲剧目两条腿走路”和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三者并举”政策引导下,《沂河两岸》《两垄地》等新编剧应运而生,吕剧迎来了兴盛时期。1955年,《李二嫂改嫁》进京演出。周恩来称赞:“想不到山东有这样的好剧种。”1957年,《李二嫂改嫁》被拍成电影,与《姊妹易嫁》并称“吕剧双璧”。

  1952年,在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打金枝》《捉放曹》《明公断》充分展示了晋剧的艺术魅力,为晋剧艺术影响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同时,戏曲教育新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这一时期晋剧的繁荣。

  从1953年开办戏曲培训班,到1958年山西省戏校成立,晋剧把人才培养作为戏曲传承的重要手段,探索戏曲团体代培和戏曲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

  二人台作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黄河文化与敕勒川文化孕育的艺术结晶,兼容蒙汉艺术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改编了经典传统曲目《墙头记》《打樱桃》《走西口》,新编了《闹元宵》《小二黑结婚》《红山湖》等。《闹元宵》更是创造性地把一丑一旦的角色增加到四人行当之分,促使二人台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

  二人台多次代表内蒙古地方戏进京演出,得到田汉、曹禺等戏剧名家肯定。老舍赞道:“亲切二人台,民间歌舞来。春风扬锦帕,玉蝶百花开。”

  “讲”时代精神

  内蒙古、山西、山东在地方戏传承与创新方面各有所长,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和创新性。新时代对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全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沿黄流域地方戏发展的新命题。

  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性特征为沿黄流域地方戏的再繁荣提供了指引,沿黄流域地方戏坚持“两创”方针,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断开辟戏曲发展新路径。

吕剧《一号村台》演出剧照 摄影丨邹璐

  一是创作之新。对历史题材戏曲进行改编与创新,以历史人物的内在精神观照现代社会的缺失,比如吕剧《大染坊》、晋剧《傅山进京》等。新创了一批反映当代社会现状的剧目,如吕剧《归•源》《一号村台》、二人台《花落花开》《情系三代人》等。

  二是传播之新。新媒体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网络云平台为地方戏传播带来了新契机,其即时性打破了剧场传播时空的限制,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三是观众之新。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了观演关系。地方戏纷纷走出国门,吕剧走进俄罗斯演艺大厅,晋剧在美国纽约登台亮相,二人台在法国、德国、西班牙舞台上大放异彩。

  沿黄流域地方戏正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传统魅力与时代风采,也推动着中国戏曲更好地走向世界。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