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诸城市发挥文化人才优势推动乡村振兴——
百余支文化队伍活跃城乡
□记 者 张 鹏
通讯员 张敏敏 报道
大众日报诸城讯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这就是《梅花三弄》。”散音浑厚、泛音空灵、按音缥缈,对于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姜燕来说,哪怕闭上眼睛,都能准确摸到琴弦,走准每个徽位。
姜燕介绍,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帮助,她一边演出,一边收徒。“现在我们累计有3万余名古琴爱好者,每年开展10余期古琴艺术培训班,举办展演活动把诸城古琴艺术展示给各地的观众,还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日本演出。”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为此,诸城市成立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与基层文化人才沟通交流,了解思想状况、业务需求和当前困境,及时协调解决,当好人才“保姆”。修订《诸城市关于支持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奖励扶持办法》,成立诸城市文艺作品创作奖励扶持评审委员会,建立诸城市优秀文艺作品项目库。举办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专题培训班、文化产业培训班、文艺骨干培训班,扎实开展“百名非遗传承人”“百名民间艺术大师”培训工程,常态化开展文艺进基层培训,全市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庄户剧团30多家,“炫艺龙城”团、广场舞队等600多支。
据诸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张勤合介绍,诸城市充实完善市、镇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百余支民间业余文化队伍和千名农村文艺骨干。建立由40余人组成的培训指导队伍,全年活跃在城市乡村,每年开展现场指导培训近200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组织相关人员赴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人才项目4次,对接高层次人才10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高校人才企业行、企业人才高校行、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活动。
走进诸城市南湖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如同置身油画之中。房屋分布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彩绘遍布院墙,沿着水泥砖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漫步,不时可见美术馆、书吧和咖啡馆等。
诸城在蔡家沟艺术试验场探索建立传统手工艺原创生产示范基地,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打造原创手工艺品线上线下营销商业模式,发展农村手工文化产业,让艺术带起农民增收致富。
老农民张则英扔掉锄头后,成为蔡家沟驻村艺术家教授的第一批学员。她在农民画舫集中学习画画多年,已经有了独立创作的能力,还在自己家里开起了画室,经常有幼儿园、托管等机构请她去做墙绘,还有农村盖新房、城里人家装修或结婚的请她去“量身定做”。
“我们打造集乡村文旅开发、艺术创作消费、文创产品互联网展销、乡村文化活化传承于一体的互联网+农民艺术生态链,根据农民手绣或农民画家作品进行转化的文创产品,销售利润按比例分给作者。”山东环亚麦肯锡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梅说。
“文化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第一资源,我们发挥文化人才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尤为重要。我们将竭尽所能激发乡土文化人才活力,推动专业文化人才服务乡村,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张勤合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