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宁市梁山县:心系群众所需深耕文明实践沃土

  近年来,梁山县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所求所盼为导向,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整合辖区优势资源,聚焦理论宣传、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多元融合,构建文明实践综合平台

  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梁山县在构建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的基础上,围绕学习传播科学理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打造特色文明实践展示带,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化、精细化建设。

  全覆盖建设。梁山县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建设标准,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27处,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差异化建设。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实施后,近两万名群众搬上新楼房,住进新社区,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推进滩区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双提升”,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梁山县打造了“梦圆黄河滩‘五为’同心圆”文明实践展示带,将黄河滩区及周边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一体化打造,并融合1个省级传统村落、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4A景区,串珠成线,连线成片,以更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升滩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领域拓展。按照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梁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打破固定模式,创新服务方式,盘活区域资源,依托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依托老党员、老战士、农技专家、身边好人所在家庭,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带动形成文明新风、和谐乡风。

  汇聚力量,共筑文明实践共享格局

  梁山县统筹利用各级各类服务资源,引导适合群众需求的服务项目下沉,动员周边群众成立文明实践服务队伍,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运行。

  统筹县级服务资源。梁山县统筹70余支县直部门单位的文明实践队伍,建立与文明实践阵地的点对点联建机制,结合各自职能,定期开展扶难解困、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关爱、科学普及、敬老爱老、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专业文明实践活动。

  组建基层特色服务队伍。梁山县积极引导公益岗、社工、网格员、志愿者、“五老”人员、退休党员、技术能手以及热心群众等,按照他们的职能特长,成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队伍,并发挥他们熟悉村情,了解民情的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对接社会团体。梁山县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十分活跃,有黄河志愿者协会、杨营镇志愿者协会、大义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水泊爱心志愿者协会等10余支社会组织,梁山县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设立工作室,结合各自特色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常态化组织开展活动,不仅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活动场所,还极大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服务内容,广泛调动起群众参与积极性。

  优化服务,实现文明实践精准对接

  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梁山县秉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精准对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惠及民生,取得实效。

  贴近生活需求,开展普惠化活动。围绕老年群体,按照生活照料、精神陪伴、文体健康、智慧助老、老有所为五个服务类别,推动形成多元化、广覆盖的为老服务体系。

  围绕青少年群体,按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心理教育和保护健康、保护权益、保护安全等方向,构建“家校社网心”五位一体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模式。

  围绕困难群体,以生活帮、医护帮、就业帮、应急帮、精神帮和送政策、送技能、送文化、送健康为重点,确保困难群体急有所纾、困有所扶、难有所帮。

  围绕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以进社区(乡村)、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事业单位)、进企业“五进”为重点,推进社会心理志愿服务制度、机制建设。

  五是围绕社会公共需要,以推进理论宣讲、文化传承、文明风尚、科学普及、社会治理等为重点,融入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乡村振兴和日常帮扶,更好满足群众社会公共需求。

  满足个性诉求,开展特色化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公共服务场所,广泛设立心愿墙、留言板,引导群众留下微心愿、公共服务需求、村社区治理建议或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定期对文明实践专管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讲座、讨论、实地观摩、线上授课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增强文明实践专管员的专业能力,根据日常搜集的群众诉求,联系对接上级服务队伍,制定活动开展计划,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协同推进,形成文明实践工作合力

  梁山县持续依托各类服务阵地,统筹各级服务资源,不断健全文明实践工作体制机制,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内容,靶向发力,以文明实践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盘活文明实践“一盘棋”。梁山县持续健全“1+14+1+N”的文明实践运行体系,即1个中心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全县服务资源;14个乡镇(街道)承上启下,负责连接县级中心和村级站点;1个社会组织协作网络负责为全县社会力量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统一谋划,统一部署;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负责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文明实践活动。

  抓实文明实践“一条线”。根据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级服务队伍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表演、暖心帮扶、科技法律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服务等集中性活动,持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实现共建共享、互融互通。

  下一步,梁山县将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实用性和服务力,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记者 张洋)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