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下珍宝重现甲午硝烟

北洋海军“来远”舰军号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转折点,影响既深且远。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10周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山东于全国首倡举办“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

  2014年,“致远”舰遗址的发现,拉开了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的大幕。10年来,在辽宁黄海海域和山东威海湾,“致远”“经远”“定远”“超勇”“扬威”“靖远”“来远”七处沉舰遗址相继被发现,逐步揭开各沉舰真实面貌。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共出水4000余件文物,主要分为船体构件、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三大类。本次展览遴选约330件(套)文物展品,首次系统性地将出水于不同海域的五艘沉舰出水文物汇集展出,130年后北洋军舰重新“聚首”,意义重大。

  “致远”舰11毫米加特林机枪,2014年在辽宁丹东“致远”舰遗址出水,通长117厘米、外径18厘米。“致远”舰装备了6挺加特林机枪,其中2挺位于桅盘上,4挺位于甲板上。2014年发现的这挺加特林机枪装备在“致远”舰前桅杆上。当时尚未确定“丹东一号”沉船身份,黄海海战沉没的四艘军舰(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中只有“致远”舰桅盘安装了加特林机枪,所以这挺机枪的发现对于确定沉船身份有重要意义。该机枪由阿姆斯特朗和米切尔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工厂位于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市。为1886型水冷式,生产编号第4781号。旋转托架是将机枪固定在后桅盘上的结构,与机枪同时出水。机枪发现时表面覆满海洋生物遗骸及凝结物,后用了一年时间除锈封护。机枪外观酷似旧式的短管前炮,从枪口可见10个11毫米的枪眼。

  “定远”舰铜铭牌,2019年在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出水,通长10厘米、宽5.7厘米、厚0.3厘米。铜铭牌,长方形,四角各有一孔,一面铭文,铭文从左到右为“第〤十〤·〤十〨横肋间”“双底内量水管”“第肆拾捌”,一面光素无字,表面四角略翘,铜质全黄,保存较好,光整,略有锈蚀。

  “靖远”舰37毫米哈乞开斯炮弹箱,2022年在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出水,长50厘米、宽21.5厘米、高29厘米。弹药箱,完好,四方形,木质,内装有弹药。四边光滑,边上有铜钉固定,两端有木质把手,中有小孔贯穿,可系提绳。箱面有铜质锁具,表面附着黑色凝结物。整体木质较好,坚硬。

  “来远”舰镀银铜勺,2023年在山东威海“来远”舰遗址出水,长22.3厘米、宽4.21厘米、高0.25厘米。勺身已变形,自柄部中段反弓,颜色呈较暗黄色,勺柄末端刻有“來遠”二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发现多个餐具,包括勺子、叉子、餐盘等,这是甲午沉舰出水文物中少见刻有中文楷书舰名的文物。

  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开拓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新领域,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成果之丰硕,居世界海战遗址考古之最。8月4日起,来山东博物馆,一起重温甲午海战历史,走进中国水下考古。(记者 张依盟 通讯员 周强 孙艳丽)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