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市寒亭区:理论宣讲接地气有人气

  坐板凳,下田间,唠家常,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百姓身边,潍坊市寒亭区立足提升基层宣讲工作实效,以八支宣讲队伍为依托,打造“古寒新语”特色阵地品牌,创新宣讲内容和方式,促进理论宣讲接地气、有人气。

  寒亭区针对基层宣讲特点,突出调研实践,开展面对面宣讲。如在一孔桥村的麦田现场,高里街道邀潍坊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专家于海涛,采用“理论讲解+现场观摩”模式,针对麦田生长情况进行现场指导答疑。此外,针对不同人群定制宣讲:为老年群体开“银龄课堂”,普及健康与防诈知识;为青少年推出“红色研学行”“敬老实践日”等活动;为商户定制“营商政策包”,提供法律指导、经营培训等相关知识。

  宣讲员传递内容的同时,还通过互动交流,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寒亭区深入挖掘本土资源,以“需求导向+精准供给”让基层宣讲与群众期盼同频。“基层宣讲就是要在政策和群众间架起连心桥,我们将特色农业扶持政策转化为老乡易懂的‘土方子’,让大伙儿看清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固堤街道北王家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夏俊磊说。这位“85后”带头人用三年时间,将千亩盐碱滩改造成有机农产品基地,培育出“幸福码头”特色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寒亭区以阵地宣讲为抓手创新形式,打造易吸收的“思想大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定制20余项宣讲菜单,以“马扎会”“广场夜话”等形式开展200余次微宣讲。同时利用新媒体赋能,开元街道打造“共享LIVE”直播间,推出《健康宣讲进万家》、《跟我一起学乐器》等3个网络“爆款”产品,开展12场系列宣讲,受众超1.2万人次。

  寒亭区在构建大众话语体系上下功夫,通过“文艺+宣讲”模式,涌现众多文艺宣讲作品,让宣讲更具“烟火气”,如小品《骗局》展现老年人遭遇的诈骗风险,相声《回老家》讲述老人见证家乡巨变的故事,“三句半”《反邪教》揭露邪教危害并呼吁抵制。

  寒亭区以理论阐释“深入”、话语表达“浅出”为基本原则,优化宣讲队伍、活化宣讲形式、深化宣讲品牌,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 张蓓 通讯员 孙词 刘金腾)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