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沉浸式研学空间成为“见识课堂”

  “沿着黄河遇见海,我们最终抵达东营黄河入海口,看那漫天纷飞的鸟浪与海天共舞……”暑假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沿着黄河遇见海”数字化沉浸式电车里,山西游客王晨璐带着孩子体验了一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

  这辆数字电车,发车瞬间就化身4D特效与AI算法相结合的“赛博影院”。除了16K环幕影像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真人NPC“电车车长”也会带领游客以角色叙事的方式融入剧情。

  王晨璐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是跟随科技的脚步长大的。他们对于科技感十足的文化旅游产品兴趣更大,更愿意去体验,而且能够玩出门道。”如今,“沿着黄河遇见海”数字化展示项目已成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新地标。

  科技正在为山东文化旅游研学市场带来更多体验感和趣味性。近年来,山东聚焦孩子们的研学需求,在文旅研学市场重点培育新场景、新业态,侧重应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持烟台崆峒胜境、泰安石敢当文化园《泰岳伏魔录》、墨子鲁班古代科技文化展览馆、歌尔元宇宙等标杆项目。同时,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与智慧场馆建设,优化升级“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打破省市县三级文化资源壁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完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以及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博物馆数字平台、艺术工作平台、珍贵古籍智慧平台、非遗数字管理平台等,强化互联互通。

  如今,山东适合孩子们开展文旅科技研学的项目层出不穷。

  泰山脚下的“泰山神启”跨维数字体验馆,运用场景融合、虚拟现实、裸眼3D等数字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泰安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在济宁市曲阜市蓼河古街,通过前沿光影科技推出的沉浸式夜游《久仰曲阜》,全景式展现曲阜的历史文脉故事。在济南市,山东中铁文旅发展集团高质量打造、推出“铁味十足”的铁路研学产品体系,邀请“机车爷爷”为孩子们讲解机车型号等铁路知识,开展机车模拟驾驶,教授孩子们学习铁路手信号安全旗语、科普小课堂体验VR(虚拟现实)技术和火车模型拼插等铁路研学活动,弘扬工匠精神。

  不仅如此,山东还探索沉浸式体验、数字演艺、低空文旅等新业态,以泰山、崂山等景区为试点,创新开展无人机编队表演、低空观光航线等项目,构建“空中+地面”的立体化旅游体验,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文旅消费需求。

  7月20日,坐落在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山东华威通航尼山运营基地内,来自济宁市的孩子们正在这里排队等待,他们不远处是崭新的直升机,能够提供低空研学项目。

  山东华威通航尼山圣境空中游览项目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景观特点,精心设计不同飞行航线,串联尼山圣境、尼山孔庙及周边世界文化遗产。孩子们可以乘坐直升机从高空领略尼山的磅礴气势,感受尼山圣境景区的建筑与园林的文化韵味。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依托现有尼山运营基地优势,到2027年前,当地将规划建设150亩尼山航空主题文化园,打造“科普教育+飞行体验”双核心板块,形成“空中游览+地面研学”的文旅闭环。

  目前,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已具备良好基础。2024年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科技型文化企业达1135家,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的29.1%;实现营业收入4586.5亿元,占比高达59.9%。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联合相关部门,用好文化科技融合的优势,继续深化“好客山东·见识齐鲁”品牌的研学产品、主题线路和体验场景,让每一处研学旅游空间都成为“见识课堂”。(记者 苏锐 文/图)

孩子们在山东省潍坊市一处研学空间观看3D打印的非遗文创产品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