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张红色的报纸传遍了根据地

  1945年8月11日,一张红色的报纸传遍了山东根据地——单张整版套红的《大众日报号外》赫然一道非同寻常的大字标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对于1945年的大众日报人来说,这一天定格在8月10日。

  8月10日上午,莒南县彭家仕沟村蝉鸣一片,大众日报电台自收到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后,好消息接踵而至,电台工作人员主动开始24小时值班,唯恐错过一星半点。

  山东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同志。10日夜,罗荣桓同志正在研读毛泽东同志刚刚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时,收到了来自延安的加急电报,读罢兴奋不已,忘记了连日的腰痛,摇醒刚入睡的妻子林月琴,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了。日本发出乞求投降的照会了!”

  紧接着,报社就收到了新华社延安急电:据合众社广播,日本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消息连发了三遍。值班编辑谭克看到“投降”二字有些恍惚,当即去电询问“是真的吗?”新华社复电顷刻而至,四个字:“消息真实。”欢呼声瞬间响起,在深夜时分格外清亮,彭家仕沟村欢呼起来。

  采访科记者李后被人摇醒,他还没看清是谁,只听到激动的声音连连呼喊:“鬼子无条件投降了!鬼子无条件投降了!”50年后,李后回忆道:“这是一个大家不会忘记的日子”。

  对这胜利的一天,记者于冠西在日记中写道:“天还没亮,马楠同志急呼呼地跑进来欢叫着:‘日本投降了!鬼子投降了!’……经过两秒种的清醒,我、丁九,还有小秦,一起从各自睡着的门板上跳到了地上。”

  11日正是大众日报的出报日,新报刚刚印完,按常规,下一期报纸要到13日,可消息两天后才见报就太晚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递出去,社长陈沂当即决定增出号外。

  “号外”是报刊为了最快传播重大消息的常用手段,大众日报多次出版号外,就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重要消息传递给战火中的军民。

  欢呼着的编辑们立刻行动起来,已经印完当日报纸的工人们放弃休息连夜赶印,刻字工人张伟东用木板刻制了拳头大小的行书“号外”二字和大标题字,每一刀都格外用力。清晨五点半,一直等候在办公室的陈沂搓搓脸,阅后签了大样,上机开印。

  炊事班给印刷厂送来了早饭,没有一个工人停下活计来吃饭,满手油墨的黄维新说:“顾不上吃饭了,再累也高兴。”发行员也来了,守在机器旁,印好一摞,抱着就跑,报纸还带着机器的温度。

  发行员立刻将号外分送给附近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还有驻村群众。发行员们所到之处,立刻张贴,干部群众围拢过来,争先一睹为快,发行员们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中共山东分局驻地大店欢腾起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尽情欢呼。莒南县欢腾起来,根据地欢腾起来,尽情欢呼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胜利了。

  机器不停地转动,可还是太慢。值班总编陈楚决定,位于沂南县高家仲疃村的大众日报社印刷二厂也加入印刷,以最快的速度印出两万份。

  天亮了,在彭家仕沟村东南的钱家仕沟村,大众日报新闻培训班开学典礼开始了。来自全省各区的学员们在记者邢路带领下,正要上课时,胜利的消息传来,培训班也沸腾了。集结的命令同时到达,参加授课的编辑记者们已被编入前线记者团,立刻出发。等到再一次开课时,已是1946年春天,大众日报社参与创办的“山东大学”新闻培训班在临沂城东关开学。

  8月14日,大众日报编委吴建撰写社论《日寇无条件投降与我们的紧急任务》激情豪迈:“我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的痛苦不是白挨的,今天我们民族翻身的日子到来了。”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突然在益都公开露面,好似从天而降。自1943年夏秋,随同鲁苏战区移驻安徽阜阳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成为流亡政府,基本丧失对省政的指挥和节制能力。这次,他从安徽阜阳辗转数月历经曲折,7月25日才秘密到达寿光。

  伪山东省政府则顷刻土崩瓦解,伪职人员或离职或潜逃,伪武装四散解体,伪省府只剩下伪省长杨毓珣等少数人看守。(记者 于岸青)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