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口述人的父亲王余宝(右)、母亲蒋兰英
我生在福建古田的青山绿水间,血脉里却始终奔涌着齐鲁大地的豪情。追忆父亲王余宝和母亲蒋兰英的抗战往事时,他们年轻时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1937年,日寇入侵华北平原,肥城石横地区的村庄也不复平静。十几岁的父亲目睹乡亲们的粮食被抢、房屋被烧,毅然加入了肥城人民抗战自卫团。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父亲很快成长为武装队伍的政治教导员,奔走于各个村庄,宣传抗日救国。
父亲常说,自己没上过学,最初站在队伍前讲话时,紧张得说不出完整的话。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每天天不亮就到村外的高粱地练习演讲。“把这些高粱穗当成战士们的脑袋,要说得它们都点头才行。”就这样,他最终能够脱稿演讲一两个小时,用激昂的话语鼓舞战士们。
有一回,父亲所在的自卫团和一小队鬼子狭路相逢,他带领着战士们第一个冲进鬼子阵营,一连刺倒五个鬼子。刚喘口气,一个膀大腰圆的鬼子举着军刀扑过来,父亲果断扣动扳机将其击毙。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日军曹长。
母亲蒋兰英参加抗战的时间比父亲还早。她加入儿童团,以割草为掩护,为抗日队伍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有次刚到村口就遇上盘查的鬼子,鬼子问她“叫啥名字,干啥去”,母亲怕报真名被认出来,她急中生智,想起外婆喊她的小名,就说“俺叫蒋秀清,上山割草。”鬼子看她年纪小,手里还拎着半筐青草,没多盘问就挥挥手放她过了。虽然成功脱险,但走远后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双腿还在打颤。母亲说那时候哪有什么怕不怕,只想着怎么完成任务。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父母和众多战友一起,坚守信念,英勇斗争。父亲负责政治工作,母亲承担妇救会工作,他们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最终结为连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随部队南征北战,最后扎根在我的出生地古田。
我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在这片被先烈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上,每一个摇曳的高粱穗子,都在诉说着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传奇。父母那代人所展现的勇气与信念,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记者 孙业文)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