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现场发布了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榜单,潍坊杨智忠老人光荣上榜。
在潍坊昌邑市饮马革命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间,78岁的杨智忠日复一日地穿行于720座烈士墓碑间。24载寒来暑往,他默默守护着这片英魂安息之地,更跋涉万余里,成功为56位烈士找到“回家”路。
杨智忠的血液里流淌着军人的赤诚。其父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场上受伤,幸得战友舍命相救,而父亲的两位战友连同抗美援朝牺牲的舅舅,最终长眠于这片松柏常青之地。2001年,陵园招募管理员的消息传来,杨智忠当即向民政局递交了申请。面对亲友的劝阻,他毅然搬入陵园旁的小屋,开始了与720位烈士为伴的生活。
一日,两名风尘仆仆的烟台青年捧着烈士证明寻到陵园,只为完成父亲遗愿,寻找1947年丈岭战斗中牺牲的祖父遗骨。杨智忠翻遍名册,踏遍墓区,最终指向一座无名墓碑。
陵园720座墓冢中,仅60座有名可循,17座依稀可辨故土方位。为在历史烟尘中打捞那些湮没的名字,杨智忠近五万字的手记如针线,艰难缝补出烈士们模糊的“生平画像”。
“了解越多越心疼,他们牺牲时大多才十几二十岁,还是孩子。送他们回家,是我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杨智忠坚定使命。
2007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杨智忠踏上了为烈士寻亲之路。走烟台,跑青岛,他一有空就走村入户搜集线索,足迹遍布12处革命遗址和陵园,风霜刻深了他的皱纹,却从未磨灭那份执念。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媒体因感动而加入,寻亲之路终现曙光:青岛、临沂等地,多名烈士陆续“归家”。2019年,杨智忠受邀登上央视《等着我》栏目,“互联网+”让寻亲从田间走访升级为全网接力。
202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今年清明,请帮这40位烈士寻亲》的文章,其中包括78年前在三合山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二十五师战士、山东省莱阳籍革命烈士李洪绪。杨智忠经过陵园资料和墓地比对,确认与寻亲信息基本一致。最终,在多方努力下,联系到了已寻亲70多年的烈士亲人。“能找到俺大爷的墓地,太不容易了。感谢你们的努力和照顾!”当年7月25日,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村民李先生紧握着杨智忠的手说。
24载春秋流转,青丝已染尽霜华,那本磨破封皮的笔记本依然伴随他穿行于碑林之间。有人劝他歇歇,老人目光沉静而坚定:“守护英烈,送他们回家,是致敬他们抛洒的热血。只要我还活着,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记者 王佳声 都镇强)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