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滨州邹平市:十年磨一剑,绘制文明新画卷

邹平打赢一场全域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城战——

十年磨一剑,绘制文明新画卷

  黄山脚下、黛溪湖畔,拥山抱湖的邹平市天蓝水清、干净整洁,移步换景的口袋公园、秩序井然的公共场所、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扑面而来的文明气息,处处彰显着邹平的城市魅力和文明底色。

  5月,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邹平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5年3月,邹平首次入选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对城市发展转型、提升内涵品质的时代要求,邹平踏上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

  全域联动、全民参与,邹平打赢了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役。16万名志愿者驻守在街头巷尾、社区楼院;2700名环卫保洁员用脚步丈量城市街巷,用双手擦亮城市底色;遍布全城的交通引导岗,风雨无阻地在高峰时段疏导秩序;各级机关干部顶风冒雪地驻守网格;公安、综合执法、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规范城市秩序、铲除城市顽疾、化解城市难题;16个镇街奋勇争先、守土尽责,黛溪、黄山、高新3个城区街道直面挑战、攻坚拔寨,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匠心描绘城市蓝图,邹平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城市。累计实施城建重点项目68个,城镇化率从57.3%增长到71.78%,居全省县域前列。完成重点市政道路建设55条,外环路梯次大修,城区断头路全部清零,搭建起“十七纵十七横”的城市框架。精心雕琢街头公园27处,“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漫步见水、转角见园”成为城市标配。金街、悠乐里等商圈相继落地,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生活圈、服务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邹平保持民生支出80亿元、占比80%的双“80”标准不变,社保、医保、低保水平保持山东省内第一方阵,全力推动共建共享。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解决“镇街无人管不了、无权管不到”问题。妇幼保健院新院、市人民医院新院落地建成,结束“城南人多没医院、城北医院就医挤”的历史,299处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到省规范化标准,新增床位873个,年就医人次增长近120万人。累计新建、改扩建邹平二中、鲁中职业学院、龙台实验学校等学校50所,新增学位4万余个,本科上线率增长到74.9%。因地制宜建设“孝善食堂”136处,构建起15分钟为老服务圈。

  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文明之基。邹平工业营收、工业产值持续保持全省县域领先,工业利润十年翻了一番。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名片熠熠生辉,县域工业大类达31个,有14种工业产品规模、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成功撤县设市通高铁,获评山东省工业十强县,成为山东省综合改革试点,连续入选全国百强县,多次入围全国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等百强县榜单。(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周伟 贾迪)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