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年来,日照市岚山区把文化服务直接送到群众身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文化书院成了大家爱去、常去的“文化客厅”。
“15分钟文化圈”,出门就能进书院
走进岚山头街道金牛岭社区文化书院,舞蹈室里歌声飞扬,书画桌前墨香四溢,非遗体验区里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学做贝壳画。居民王女士笑着说:“孩子来了之后,不仅学了手艺,还交到了朋友,手机都少看啦!”
在高兴镇向阳村,文化书院与“李二嫂大舞台”联手,读书会、亲子共读、“村晚”轮番上演,书香与欢笑交织,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岚山区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了“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不管是社区还是农村,文化书院都成了居民活动、学习、交流的热门地。
城乡文化“牵手”,非遗技艺“活”起来
岚山区创新推出“城乡牵手”模式,让乡村非遗“进城”,城市资源“下乡”,文化在流动中焕发新生。
安东卫街道贾家湖村的“石绘”技艺走进城市社区,30多组亲子家庭一起在石头上画画,草莓、笑脸跃然石上,乡土技艺温暖人心。非遗传承人感慨:“看着大家学得这么起劲,文化真的流动起来了!”
碑廓镇的王鹏老师则带着葫芦烙画走进金牛岭社区,为暑假托管班的孩子们开启非遗之旅,“福禄”手艺在互动中传承。
城市资源也不断向乡村延伸。潘庄二村的“小草学堂”里,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带读绘本;虎山镇祥和社区把“情绪管理课”送到家长和孩子身边,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克服社交胆怯。
群众需要啥,书院就办啥
文化书院的服务,紧贴群众需求,覆盖全年龄段。针对渔民群体,岚山头街道打造“渔风海韵”品牌,开设“渔民讲堂”,讲安全、传技艺;还成立渔家乐剧团,编排《接海》《织网》等剧目,用乡音乡情留住渔家记忆。
对老年人,万和社区文化书院开通有线电视智慧平台,错过活动也能在家“补课”。王大爷连连点赞:“以前错过就没了,现在随时能看,太贴心了!”
文化书院还成了基层治理的“润滑剂”。金牛路社区的老船长们组成“船老大议事会”,调解矛盾、商量事务,文化阵地悄悄变身“社区议事厅”。
积分换好礼,参与更带劲
岚山区推出的“美德信用积分”制度,群众参加活动就能攒积分,到“兴岚贝”超市兑换日用品或金融服务。这一招,让大伙儿从“被动来”变成“主动来”,活动场场爆满。
非遗传承人、文艺志愿者、老船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院,教手艺、带活动、传经验,形成“群众教群众、群众帮群众”的良性循环。李二嫂吕剧团随叫随到,大喇叭一响,戏迷蜂拥而至;石头画、剪纸、岚山号子等非遗技艺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如今,在岚山的城乡角落,文化书院不仅是学技能的课堂,更是聚人心的纽带、传文化的平台。这里的“板凳”,正因为实实在在的服务,越坐越热、越坐越暖。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