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聊城市开发区:书院扎根家门口 文化浸润新生活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近日,聊城开发区东城街道辛屯社区百合新城红旗驿站内暖意融融。十几名老人在居民葛政华的指挥下放声合唱,神情专注。

  “仅磨合一个多月就能有这样的效果,真是令人惊喜,不少老人从不敢当众开口,到现在已经唱得有模有样了。”葛政华说。此前,葛政华还在为老年艺术团缺乏活动场所发愁。“小区老人和孩子对文化生活需求强烈,却没合适的地方开展活动。”辛屯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着手盘活百合新城小区闲置物业公共用房,将社区文化书院下沉至居民“家门口”,打造集国学、象棋、老年书法等课程于一体的睦邻学堂,成立“百合之声”艺术团,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丰富文化服务。

  而在东城街道李太屯社区,社区整合辖区爱心商家与专业艺术培训机构资源,创设“山海创学社——公益课堂”口才艺术课,同时,根据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需求,推出瑜伽、美术、书法、围棋、八段锦、短视频制作、心理健康沙龙等多元课程,居民可通过手机线上预约参与,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的公益性文化交流平台。

  这一生动的文化活动场景,正是聊城开发区社区文化书院下沉基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发区聚焦乡村文化振兴薄弱环节,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精心构建“1+3+N”发展布局,以城乡社区文化书院为核心枢纽,培育建强三支文化队伍,提供多元多样的N种文化服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一是建强专业师资库,吸纳百姓宣讲团成员、学校教师、民间艺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能人等乡土人才100人,组建专业化教学力量;激活社会志愿力量,聚焦居民需求激发多元主体参与,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下沉文化书院开展志愿服务;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创新‘公益+激励’服务模式,通过文化积分兑换等方式,先后吸引100多支群众性文艺队伍参与其中,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创文化’的有序转变。”聊城开发区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冉令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区域性文化服务中心1处、文化书院40处、城乡书房59处、各类文化实践基地10处,城乡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群众在哪里,文化资源就下沉到哪里。”聊城开发区宣传办公室主任高春霞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把文化书院建设进一步融入基层治理,构建“服务需求精准触达、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文化生态良性循环”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文化书院成为传承文明、滋养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载体,为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注入持久文化动力。(记者 高田)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