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彩文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本报记者 王臻儒

  文明因多样而精彩。9月27日上午,驻华使节和国际学者尼山访谈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举行。来自哥伦比亚、津巴布韦、希腊等国家的6位驻华使节和国际学者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开展对话交流,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从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探讨认识,共话发展。

  历史长河中,各种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从未停止。“互学互鉴,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平等。文化交流只有摒弃优越感和偏见,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何塞·迪亚兹表示,哥伦比亚是一个文化多元、充满活力的国家,儒家思想中“尊重自然”等理念高度契合当地文化。他建议哥伦比亚和中国加强在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和社区是中心,这正是津巴布韦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许多非洲文化的核心。”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参赞葛瑞凯·喀什缇库说,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古中曾发现了中国陶瓷,证明古代丝绸之路上已经存在中国和津巴布韦文化交流的足迹。面对文化层面的诸多相似之处,他建议两国在文化与社会各领域开展深入交流。

  “哲学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希腊雅典大学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教授认为,孔孟儒学为我们直面生态挑战、人口危机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历史证明,人类文明的繁荣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

  以史为鉴,有助于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都在一艘‘大船’上,我们同舟共济。”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施寒微看来,儒家思想对繁荣人类文明、实现多种文化间的友好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提到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人们会同时想到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教授迪米特拉·斯芬多尼—门祖认为,应该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思考哪些智慧可以被继承下来。她呼吁国家之间要了解彼此不同的立场和想法,通过交流找到彼此适合的合作方式。

  “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埃及开罗大学文物学院副院长穆和森·穆罕麦德表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不间断的文明。正是因为这种包容和开放,才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在科学和文学的各个领域都很出色,这为今后两个国家在各领域开展合作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