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孔子故里,媒体人温“故”知“新”

  “每一块石碑、每一棵古柏都在讲故事、说文化。”9月13日上午,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采访团来到济宁曲阜,在孔府孔庙感受儒家文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顾新东感触颇深。

  初秋的孔庙,庄严宏伟,红墙黄瓦、松柏参天。这座祭祀孔子规模最大、最为古老的庙堂,迎来了全国各地党媒人。金声玉振、奎文阁、大成殿、诗礼堂等建筑,吸引大家驻足细看。

  看到历经荣枯的先师手植桧,顾新东感到震撼。如同这棵古树,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也从未中断。“我们可以从孔府孔庙这本厚厚的史料中,读出一条清晰的文脉,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实证。”

  杏坛,相传孔子授徒设教、创办私学之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穿越时空的思想,依旧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生活。

  兵团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潘若愚谈到,此次采访也是一次学习之旅,对儒家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只有保持时刻学习、实时学习的状态,才能不断进步、提高认识。”他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推进文化“两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

  “大家看,这张图画的是什么?”孔府三堂北侧,内宅门后的《戒贪图》照壁前,大家端详起来。“衍圣公将此图制作在内宅外出的必经之路,就是提醒子孙不要贪得无厌。如今,这里已成为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一处重要的现场教学点。”听到讲解员介绍,极目新闻文体副刊部记者夏雨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时代进行阐发,是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

  深耕人文沃土,守正创新做好“探源”“活化”“立德”“传播”文章,山东把文化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曲阜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借演艺、创意、科技之风,推动儒家礼乐文化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以孔府、孔庙、孔林为代表的“老三孔”焕发新生机,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绽放新魅力。

  “孔子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怎么样?”“确实不错,创意巧妙,体验感很流畅,背后的科技力量挺强大。”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桢虎如是评价。13日下午,采访团走进孔子博物馆。在这里,他们阅览各种语言版本的《论语》电子版,沿着数字化长卷追随孔子圣迹,“聆听”孔子与其他学派圣贤对谈,通过科技搭建起的“新”桥梁与孔子“对话”。

  一路参观,海南日报编委、政文部主任吴卓用“精彩”一词总结感受。“把书本上的历史变成生动的图像,将沉睡的文物变为可触可感的实物,优秀传统文化在交互式体验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看到孔子观欹器的三个场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认为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激发了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推动文化“两创”的实招。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向泽映来过曲阜多次,但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孔子博物馆。“特别、新颖、现代,是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本,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实践。”他说,推进文化“两创”是党媒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会用、善用科技的力量,提升创意策划,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午后阳光下,尼山圣境格外静谧。“在这么美的地方,学礼乐,幸福。”广西日报社(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记者秦婷说,这种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给她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体验感,“我们走进了一个洋溢着浓厚的儒学文化气息的空间,也走进了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徐耀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