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成为山东“文物全科生”要多少分

  7月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大学印发《关于联合做好文物全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措施》,对于“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锻炼”“增强激励约束”等提出明确举措,让山东大学在读学生、即将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以及广大基层文博单位吃了定心丸。

  文件发布的时候,山东大学2024级文物全科人才一班的张小可正在准备期末考试。过去一年里,她和同学们不仅系统学习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专业知识,还通过寒假实习体验文物发掘、保护和修复过程。

  “通过前期参与调研和答疑座谈会,我们对培养计划、实习实践安排以及工作分配方式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张小可说,相信毕业之后,她和同学们能成长为合格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定向培养以充实文博力量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登记国家数据库全省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可移动文物286万余件/套。

  “丰厚的文物家底带给我们高度文化自信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波介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为文物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大遗址保护展示为文物事业提出全新命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尚存在人才数量和专业能力不足等现象,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热爱文物事业的人才,为山东文物保护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2024年,山东省推出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并于当年招收首届学生。该计划旨在依托山东大学,用5年时间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免学费定向培养不超过300名具备本科学历,掌握历史、考古、文物保护、文物与博物馆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以充实基层文博力量,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告诉记者,文物全科志愿作为常规批次96个平行志愿的组成部分投档录取,被录取学生需要在注册前签订《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书》。2024年9月,山东大学首批文物全科人才招录工作收官。从录取情况来看,16个定向就业地市共录取考生60人,最高分641分,全省排名5000名左右;最低分606分,全省排名18000名左右。其中,定向济南、青岛等热门地市就业的志愿录取分数较高。

  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人才

  结合文物全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本科生毕业要求,山东大学针对2024级文物全科人才设置课堂讲授和实践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又包括实践课程和课程内实践。依据学生将来工作实际需求,山东大学还量身打造《山东文物资源概论》《文物专业实习》《文物学概论》《文物保护法规与政策》等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限选课程。

  一切理论的学习都需要在田野考古工地的实践中进行检验。

  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寒假,山东大学2024级文物全科人才班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前往区县博物馆、考古工地、传统文化弘扬基地等,参与田野调查、志愿服务、采访调研、文物讲解等工作。

  山东大学2024级文物全科人才二班的阎国婷,寒假期间跟随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参与山东省专项盐业遗址调查。“实习中,我跟随前辈在东营市几处地方展开区域系统调查,顶着寒风穿梭在盐碱地中,寻找古代盐业生产的遗址。有些遗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有时还需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自然环境。”阎国婷说,面对新时代文物事业的机遇和挑战,自己这一代文保人肩负特殊使命,她愿做扎根基层的文化守护者,用脚步丈量齐鲁大地的文明坐标。

  配套保障提升专业吸引力

  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的推出,得到山东各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基层文博单位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可。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制订了配套政策。

  去年以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提高文物全科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组织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心分别提供展陈管理、社会教育、藏品管理、考古绘图、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等8个实践岗位,为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搭建桥梁。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副局长任骁瑞告诉记者,济南市将继续加强对文物全科人才日常跟踪管理,探索“精准”培养新模式。比如实行“导师帮带”,文物全科人才入职后,为每人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全科人才实习实践和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做好“传帮带”,帮助其快速适应环境、提升工作实践能力。

  记者查阅山东大学今年的投档单,发现排名前十的专业,增加了两个“文物全科生”专业方向。其中,排在第四位的是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面向济南市就业),投出3人,最低投档位次全省4001位,对应分数648分;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面向青岛市就业),投出2人,最低投档位次为4636位,对应分数645分。

  这一现象也在说明,越来越多的山东优秀学子正在对文物全科人才班感兴趣。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牵头建立文物全科人才导师库,遴选经验丰富、业务突出、在职在岗的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入库担任实践导师,对文物全科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一对一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处长、二级巡视员赵勇表示,山东还计划按照鼓励先进、奖优促学的原则,协调相关基金会或社会力量出资,探索为山东大学文物全科人才设立专项奖学金。(记者 苏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