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乡村文化怎么搞才来劲

  鲁迅回忆早年在家乡看社戏、赛会的情景:

  一到演社戏的日子,村民们便早早地呼朋唤友,邀请外乡外村的亲眷同乐;戏台子前面的河面上一片乌黑,都是看戏人家停靠的乌篷船;每逢赛会来临,闲人会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枯燥的学堂上,孩童会趁先生不注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类似鲁迅描绘的地方文化活动,在乡土时代的中国处处凸显。地方文化活动之于当地人的重要,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是,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网络化的进程以及年轻人离开故土,前些年乡村文化活动逐渐式微。

  泰安市“四季村晚”在肥城刘台桃花源启动,村民齐聚乐享文化大餐

  近日,文旅部决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春季结合当季节假日办启动仪式,夏季围绕时令节日和暑期搞大联欢,秋季迎国庆、庆丰收,冬季为春晚“打先锋”。

  关心乡村文化的人或许早就发现了,事实上这项工作早在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里,就提到了“四季村晚”的事儿,还有“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活动。

  “村晚”只是一个引子,目的还是在于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文化活力。

  振兴乡村文化,势在必行;“四季村晚”,恰逢其时。需要用心思考的是,此类乡村文化活动怎么办才能办到百姓心坎里去。

  乡村篮球赛,赛出乡村新气象 图源丨澎湃新闻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贵州的“村BA”。一场比赛,能从黄昏一直打到午夜,露天的球场不仅座无虚席,连周边的围墙、房顶上,也都挤满了观众。最外面的观众看不到,支起来梯子,爬上去也要看;抱着孩子的父母,任凭孩子如何熟睡,自己都不愿意离开。直接“炸”了网。

  它凭啥?凭的就是个“土”气!

  观众拿着锅盆、矿泉水瓶当鼓敲,为支持的球队助威呐喊;比赛奖品也不是奖杯奖金,而是牛羊猪、鸡鸭鹅;所谓的“双语”播报,用的也是地方话——贵州话和苗语。一个字,绝!

  这样的“土”,和俗气不沾边,纯是乡土的土、土地的土、接地气的土,实诚,实在,贴人心。

  这样的“土”气里冒着文化气息。正如当地人所说,篮球运动体现了团结精神,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意义,反映出农村地区对体育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其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乡村文化活动,就得带着乡土味儿,带着乡村野趣。乡土人情是乡村文化活动的显著指征,丢了这个,哪怕活动搞得声势浩大,也难聚人气、得人心。

  淄博创新打造“淄在村晚”品牌 图源丨中国山东网

  纵观近年来的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得挺多挺广,想法设计也不少,但真正效果好的比较有限。其中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没有抓住文化;第二,丢掉了乡村,也就是丢掉了乡土味儿、人情味儿。

  乡村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相比城市,乡村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脉,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母体。搞乡村文化活动,文化要有,乡村也不能丢。

  一般来说,乡村可供挖掘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静态的,自然状态下呈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建筑、自然风光、文化遗址等;一类是动态的传统工艺,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的,比如饮食、歌舞、手工艺等。这些资源就是乡村文化活动的“本源”和“特色”。

  把握住了“本源”和“特色”,接着就是“活化”。“活化”的原则,要找百姓生活的需求点、娱乐点、幸福点。

  宁阳县精彩“村晚”唱响文明实践 图源丨闪电新闻

  今年春节前后,山东的“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村晚”,各地直接搞起了“村晚接力”“村晚联播”,黄河大秧歌、胶东大秧歌、吕剧、茂腔、快书,各地有各地的花样,千场“村晚”串成了真正的新年大联欢。

  已经开锣的“四季村晚”,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在村里头家门口,演的、看的大部分也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乡亲,展现的是新时代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乡村人的新风貌。按照这个部署要求,落实落地了,搞好了,必将是大江南北广大乡村的一场盛事。

  而文化的兴起,必将为乡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也会给乡村带来新的机遇,就像“村BA”带火了当地的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

  乡村文化活动的“本源”在乡村,主体在乡村,但它同样也需要各地各级的指导和引导,不能随性搞,更不能随兴搞,要搞得有地方文化特色,也要有新时代内涵,让新时代文化入土生根。

  乡村文化,不仅承载着文化的过去,也承载着乡村的现在和将来。发展乡村文化的根本,是为了乡村的发展和富裕,需意识超前,需有时间进行文化积淀。

  当然,唱好乡村文化振兴这台大戏,也不只是搞好乡村文艺、文体活动这么简单,总要将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渗透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行。

  总而言之,搞乡村文化,就要用乡村人的思维考虑问题,使真正有生命力的乡村文化根植于乡村人的生活中,在尊重、顺应、融入乡村文化传统基础上来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就是让乡村人过上生活富足、知书达礼、回归乡村熟人社会的得劲儿生活。

  这是一个慢注营养的过程,不能等,也急不得,要扎扎实实地干,创意创新地搞,持续不断地办,渐渐地变成新时代的乡村骨血,凝成乡村文化动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