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

  广袤山东,齐鲁圣地,礼仪之邦,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传统文化,灿若星河,根深叶茂,泽被四方,春风化雨,人稠物穰。

  斗转星移,跨越千年,革命文化,星火燎原。泰山脚下,沂蒙老区,黄渤之滨,冀鲁沿边,红色印记,述说当年,热血浸染,保卫家园。

  新的时代,踔厉向前,文化“两创”,绽放新颜,乡村振兴,再造样板。铸魂凝神,以文化人,文以兴村,滋养乡情。寿光沂水,曲阜荣城,各有千秋,一地一景,庵上湖村,人居画间,民乐其中。

  本期选取5个典型,集中展示近年来齐鲁大地乡村文明之花,以点带面,加快各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努力“走在前、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要求。党的二十大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泗水县龙湾湖文创街,扇子舞方队在进行文艺表演(赵伟/摄)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宣讲品牌

  创新打造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模巾帼等8支宣讲团,组建宣讲队伍15万余人。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咱们的新时代”等群众性宣传教育品牌活动。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去年以来,组织各类宣讲活动48万余场、受众4300万余人。

  深化“四德工程”建设,大力选树乡村振兴山东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推广“三农”工作先进典型,组织基层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全国劳动模范王文水等“三农”先进模范走上宣讲台,用质朴语言和切身感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利民政策。

  创新推出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知新话、“老而有为、为党发声”、百姓学堂、蒲公英夜校等一系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基层宣讲品牌。各地创新宣讲形式,如淄博市推出“赶大集”、田间地头宣讲,临朐县将宣讲与“百台小戏进千村”等文艺活动相结合,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令人耳目一新。

  深化文明实践,提升服务功效

  制定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细化实化21条“五有”建设标准,推动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延伸文明实践阵地触角,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5 万余个。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推广行动,推出示范中心(所、站)1200余个。

  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精准实施“十助常陪四解”为老、“五育三保”为小暖心服务项目,建成县级“17+N”、乡级“5+N”、村级“3+N”等11万余支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早晚问候、日常代办、雏鹰课堂等一大批品牌项目。各地积极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济南市莱芜区利用大碗茶文明实践驿站,开展融合美德宣讲、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统筹推动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向文明实践中心聚集,融合打通城市书房、农家书屋与文明实践阵地功能,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群众最爱去的宣传文化阵地和志愿服务综合体。各地积极探索“五聚”新路,如济宁市依托文明实践站,建设“幸福食堂”,打造推广“四点半课堂”、寒暑假“呵护假期”等,广泛开展“五聚”文明实践活动。

  着力文明培育,塑造文明乡风

  出台《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举办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座谈会、新礼仪改革工作座谈会。确定示范点2000余个,开展“千人万场宣讲”“美德生活方式大讨论”等活动,打造济南曲水亭街、曲阜鲁源新村“流淌的经典”等生活街区。编写大众通俗读本,编写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丛书《中国字 中国人》,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印发《关于在乡村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的实施方案》,细化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倡导婚、丧、寿、节等新礼仪,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培训8700余场、培训人次近50万。推广“简约办简化办”“厚养礼葬”等文明丧葬习俗,如青岛市推广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推动形成婚庆新风。

  统筹乡村美德和信用建设,推行村(居)民美德评价,推进美德信用进村入户,广泛推行道德银行、美德超市、暖心食堂等应用场景。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授予4295个村镇2022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称号,开展城乡文明融合创建发展试点。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宣传宣讲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以“一户美”带动“一片美”。

  繁荣乡村文化,推进文化惠农

  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山东手造”工程,推出特色产品5300余种,搭建展销体验专区680多处,形成一大批手造专业乡镇、村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以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牵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首批集中打造民俗文化重点村130个,策划推出“黄河大集”,举办“黄河大集春节季”,各地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2.8万余场,“黄河大集”成为人气爆棚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惠农,积极对接群众需求,每年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农民“村晚”等活动。仅去年,开展“群众演群众看”、小剧小戏“大擂台”活动1077场,送戏下乡4.58万场,放映公益电影70.41万场,开展各类“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万场主题阅读活动2.6万余场。

  聚焦山东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打造乡村文艺力作,重点推出长篇小说《大地之上》、长篇报告文学《看云起——中国“菜篮子”的共富样本》、吕剧《一号村台》等一批乡村题材文艺力作。反映临沂市代村乡村振兴带头人王传喜事迹的电影《喜盈代村》、反映济南市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带头人高淑贞事迹的电视剧《三泉溪暖》,给人力量、广受好评。(策划 李希武 杨书云 孙立峰)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