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聊城市高唐县孙庄村:文化兴村 文艺惠民

  本报记者 胡 磊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王保文

  又是一年麦收忙,麦浪滚滚穗飘香。6月8日,家住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孙庄村的曲广芹眼看着麦子收完,顾不得歇息的她直接赶往邻近的孙庄村,再挣一份“手艺钱”。

  孙庄村是著名山水画家孙大石先生的故乡,也是高唐县民间艺术家协会所在地、非遗产业集聚区。孙庄村深挖非遗资源,把闲置房屋进行再利用,设置成了融汇20多项非遗技艺的文化创意空间,成为高唐县有名的非遗文化村。

  在孙庄村的“草艺斋”,曲广芹按照高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囤景义的具体分工,正抓紧准备麦秆画公益培新课所需的材料。

  作为三十里铺镇的非遗传承特色,麦秆画在市场走俏,订单供不应求。“2020年以来,孙庄村‘牵手’县民协联合开展非遗手工技艺培训。孙庄村及周围村民纷纷报名参加。曲广芹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多,已经熟练掌握麦秆画的12个制作环节,成为孙庄村文化产业的得力干将。”囤景义说。

  “年过六十了,没想到还能吃上‘手艺饭’。”埋头选材的曲广芹说,“在这里,我们在文化志愿服务队举办的公益培训课上学会了麦秆画的制作手艺,成为熟练的手艺工人,每天能挣50元到100元不等,大家的心里都特别高兴。”

  曲广芹提到的“文化志愿服务队”,是由当地40多名民间艺人组成的高唐县“蒲公英”志愿服务团队。该团队在囤景义的带领下,开展麦秆画、剪纸、黑陶、木刻版画四大类非遗公益培训课程,吸引了三十里铺镇及周边乡镇的不少村民来此学艺。

  “文艺惠民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定不移开展宣传和志愿服务,帮助农民丰产丰收的同时,再端一碗‘手艺饭’。”囤景义介绍,三十里铺镇汇集麦秆画、剪纸、根雕、葫芦烫画等十余种民俗工艺,不仅成立了大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还运用“合作社+民间艺术家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文创“一条龙”产业链。如今,孙庄村的文化产业年创收10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

  “近年来,孙庄村主打‘文化兴村’战略,整合文化、人才等多方资源,以孙庄村为试点,全力打造适合村庄发展的新时代民俗文化产业。”三十里铺镇党委副书记许庆盼介绍,“点亮”文化星火,“铸魂”乡村振兴。三十里铺镇将继续发挥大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阵地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鼓励更多农民加入到非遗传承技艺中来。“我们还计划利用文化乡村游,带动村内闲置宅院发展‘民宿+’新业态,让人气和人流形成消费,帮助村民在现有收益的基础上再加一份收入。”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