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照岚山区:文化为乡村振兴“加码”

  黄墩闹春牛,安东文化大集,巨峰绿茶开园节,岚山头祭海节、煎饼文化节、海虹节……近年来,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越来越多带着本土特色标签的文化活动火爆出圈。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活动火爆的背后,见证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从中也可窥见岚山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入的文化动能。

  盘活非遗文化、特色民俗,践行文化铸魂

  “古代没有钢筋水泥,小朋友们知道建筑是怎么搭建的吗?这就不得不提榫卯了……”近日,一场非遗活动在岚山区文化中心举办,20名青少年通过榫卯搭建,体会到古人的建筑智慧。在岚山区文化服务中心,像这样的非遗体验活动,每周都要举办2—3场。

  对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视,岚山区一以贯之。从延续了近600年的“闹春牛”活动,到60年未断过“香火”的祭海节,岚山区将文化铸魂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

  在今春举办的第12届“闹春牛”活动中,村民庄会福作为“闹春牛”活动的铁杆粉丝第七次参赛,虽然现在很少使用耕牛耕地,但每年的“闹春牛”,对他来说是一项庄重的仪式。如今,耕牛成了一种文化印记,见证农业向机械化迈进的跨越,体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寄托了村民们的乡土情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田间地头、广袤山海间传承的非遗,无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岚山头街道,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当地渔民一个庄重的日子,每个村居都会举办盛大的祭海仪式,祈望风调雨顺、收获满仓。

  如今,祭海节由单纯的祈福转变为传承传统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推介、宣传岚山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渔文化,让祭海节成为推动岚山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对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相互赋能。近年来,岚山以特色产业带动为切入点,坚持“文化+”融合发展,实现以文赋能、以旅赋能、文旅融合的新格局。

  以茶产业、海洋渔业为载体,挖掘文化内生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沿海渔村正逐渐消失,然而,在岚山区官草汪,这个海州湾畔的小渔村却迎来了新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文明村”……2021年,央视热播剧《经山历海》主要在该村拍摄。官草汪村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海岸线上的“渔歌故事”。

  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岚山区不仅唱响了文化振兴的“渔歌”,茶文旅融合的“交响乐”也在巨峰的茶园中响起……

  占地200亩的茶乡稻场,春赏油菜花海,秋观五彩稻田,每年都吸引一大批年轻人打卡,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实现了销售大米、菜籽油收入300万元,做到了产业项目与文旅项目相融合。

  “今年,以茶叶作为主角,巨峰镇打造、经营了一批茶旅融合项目,”巨峰镇党委书记牟向阳说:“一体推进‘游茶园、观茶艺、品茶食、居民宿’,聚集人气,以茶旅融合的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百姓的“脑袋”也同步富裕起来,成了文化振兴乡村的关键。

  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曲艺一直以来都是精神文明的优良载体。今年年初,岚山区举办“启航新征程 文化润民心”2023年冬春文化周戏曲进乡村展演暨安东文化大集、冬春文化惠民季系列活动,精心安排了舞龙、舞狮,送书画、送福、“村”晚等,在各个乡镇(街道)掀起欢度春节的一波又一波热潮,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徐耀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