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德州:塑形铸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1月7日,齐河县“黄河渡”文化广场上,一位戴着草帽的大爷在放声高歌,不远处,有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有不少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坐着公交车来此拍照“打卡”。“‘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得真好,多美啊!之前,‘黄河渡’文化广场这片是黄泥堤岸,就是想来看黄河,也无处落脚。”市民王致远说,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黄河岸。

  齐河县“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主要由“黄河渡”“黄河谣”“黄河吟”“黄河颂”四大文化广场,黄河文化展厅、黄河大桥展览馆,以及沿线文明实践所(站)、文明驿站组成,实现了将无形的文明“有形化”。齐河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康伟介绍,该县建设“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是从用全局视野推动跨区域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出的整体性“大河景观”,串联起60余公里黄河沿岸文明实践基地和景点等,将岸边的“散落盆景”打造成“连片风景”。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今年以来,齐河县以“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山东之问”为题,以“阵地建设全域化、资源整合集约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实践活动品牌化、管理运行信息化”的“齐河五化”工作模式为例,以“用好统筹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实现1+1﹥2”的“齐河之解”为答,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明乡风培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等作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工程,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使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11月8日,在焦庙镇荷香别院社区“善育之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正在和儿童一起做游戏。“有时田地里有农活,没时间看孩子,就送到‘善育之家’,萍萍教孩子唱歌跳舞,还帮忙给孩子辅导作业。”社区居民李吉江说。

  李吉江口中的“萍萍”是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她和丈夫冯云广将家的名字取名为“善育之家”,和婆婆李红霞为社区孩子免费补习功课,还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等。像这样的家庭,在齐河县还有300多个。

  近年来,齐河县在每个社区都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联合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星系”,发动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人物、致富带头人和新乡贤等,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采取“合并同类项”,根据民众年龄、身份和经营项目,建起“颐养之家”“善育之家”“和为贵”等各具特色的工作室,围绕“五为”要求,服务同类家庭,以文明实践家庭星系为“点”,潜移默化中把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植根于心。

  此外,齐河县打造“文化先行官”服务模式,让专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同时,创新实施村村“有戏、有礼、有数、有史、有声、有义”文明村村通工程,以样板带示范、以示范促达标,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文明延续着我们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梅表示,为实现将无形的文明“有形化”,齐河县以“筑阵地、建队伍、树品牌、强产业”为路径,创新打造“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载体,不断激活文明生命力、增强文化创造力、提升黄河故事影响力,叫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齐河品牌”。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徐耀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