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枣庄:“123” 乡村提“质”增“颜”!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紧盯“道路净、村庄净、水域净、厕所净、垃圾清”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为重点,以实施全域化美丽乡村提升行动为重要引擎,创新实施“123”工作法,累计出动7000余人,清扫路面8.9万平方米,清理道路杂草秸秆等垃圾3800余车、生活垃圾5万余吨、建筑垃圾8.6万吨,清除村内乱贴乱画2600余处、三堆五垛4800余处,完成景观绿化建设7000余平方米,美化墙面7700余平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提“质”增“颜”,乡村振兴全面推动。

  织密“一张网”确保整治全覆盖

  按照“一年全域净、两年全域美”的目标,结合枣庄市“双十百千”工程,坚持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建立“1+6+N”工作机制,织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张网”确保整治全覆盖。“1”是成立一个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6”是六个镇(街)成立6个专项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安排本镇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N”是每个镇街成立N个管区,统筹协调管区内资源,号召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保洁员、网格员、公益岗等群体参与整治活动。

  聚焦两项机制抓管理

  聚焦公开亮屏机制。成立区督导考核工作小组,以214个自然村为重点,围绕全域化美丽乡村提升“四净一清”目标要求,对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按月督查,坚持评村带镇,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将督查情况进行公开亮屏、奖优罚劣。每季度召开一次区级现场观摩推进会,对各镇(街)工作情况揭短亮丑、评比晾晒。目前已督查通报五期,检查反馈整改问题821个。

  聚焦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设和管护两手抓、两手硬,明确镇(街)以及区直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构建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对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的引导宣传,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培树“我就是市中”主人翁意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投身管护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村级“人居环境督导专干”和镇村组三级路长制和河塘坝长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的精细化、整治的常态化。

  突出三个引领促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村“两委”带头行动,引导广大党员模范行动,引领广大村民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坚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力提高皱皮辣椒、杏鲍菇、草莓、樱桃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充分探索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播带货等多样化销售渠道,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级增收,促进农民致富。

  突出示范引领。坚持“典型引路、梯次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把全区农村作为一个“大花园”“一盘棋”进行设计打造。目前,已创建省、市、区美丽乡村77个,创建率达到100%。坚持片区化发展,连点成线,聚线成片,集中打造齐村大沙河、孟庄花果飘香、税郭支流、旅游大道沿线、谭家河湿地、休闲南山·山慢城6个市级示范片区,连片成面,实现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提高。

  突出目标引领。坚持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到2024年,垃圾分类由行政村向自然村过渡,力争实现自然村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新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和美乡村20个。新改建提升公路30公里,自然村通等级公路比率、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创建“美丽庭院”7700户,占比达45%以上。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