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南:“双向奔赴”里的“暖心密码”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不断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一次次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一声声热情洋溢的“姑娘小伙、大爷大妈、爷爷奶奶”,让居民的心窝子热乎乎,更是社区与居民“双向奔赴”的见证。

  近年来,济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槐荫区同样用文明创建彰显槐荫风采。现如今,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基层“开花结果”,其中又蕴藏怎样的“暖心密码”?

  孩子带我认识了“老邻居”

  “画出弯弯的尖嘴巴,再画眼睛和头,然后画一对翅膀,画上腿最后再给翅膀和尾巴添出羽毛……”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述鹦鹉的画法,孩子们正伏在桌上,不约而同地摆动着手腕儿,一丝不苟地创作。

  这里正是槐荫区南辛庄街道济微路社区的“小微学堂”,动漫绘画课程是其课程之一。“从小鹦鹉简笔画入手,可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动漫画的风格特点及基本知识。”授课老师介绍说。

  为服务好社区的“小主人”,济微路社区绞尽脑汁地想“妙招”。济微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维芳介绍,“小微课堂”现已开设书法、语言表演、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六种公益课程,至今服务辖区青少年达9000余人次,开展公益课堂900余课时。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实践”二字,落脚点是“用”“行”,少年儿童作为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蕴藏无限的可能。济微路社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依托全民健康教育基地,组织“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开展了10余次公益志愿活动,以公益带动亲子参与。

  久而久之,社区与孩子、家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成了暖心的“双向奔赴”。

  同时,文明实践提升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带动文明进步,这样的“良性循环”正发生在济南人的家门口。“孩子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而我认识了老邻居。”济微路社区居民庄女士觉得,与从前相比,现在的邻里关系普遍“冷漠化”,连住了很多年的隔壁甚至都不认识。通过孩子,邻里之间才有机会熟悉了起来。现在,庄女士和很多街坊邻居也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为我们社区大家庭尽点绵薄之力,也是理所应当的。”

  从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走到居民身边,更走进居民心坎,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暖心服务“零距离”

  “奶奶,您的发质真好!”小凡一边梳理刘奶奶的头发,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起剪刀。听到小凡的“评价”,刘奶奶哈哈大笑,打开话匣子聊了起来,“感觉剪完之后,更漂亮了!”小凡是就读于济南理工学校的学生,今天他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来到槐荫区腊山街道腊山南苑第二社区,为这里的老人们进行义剪。

  这边小凡和刘奶奶聊的火热,另一边小涛的“家电维修知识普及”小课堂也正式“开班”。居民们纷纷从家里带来有故障的吹风机、插排、小风扇等家用小电器,“这小风扇感觉吹得没太有劲。”小涛听着王阿姨描述问题,经过一通操作,风扇很快“痊愈”了。

  除此之外,济南理工学校的老师们对辖区商铺进行了电商直播知识教学,包括如何运用京东直播、抖音等新型电商平台,“看着别人在手机上卖货感觉挺简单,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商户陈大哥说。

  “如何能发挥好我们拥有的学校青年资源优势服务群众,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基层发光发热,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腊山南苑第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师慧文介绍,今年5月,腊山南苑第二社区与济南理工学校联合创建党团建一体化研习基地,以基地为抓手、以社区为纽带、以服务为载体,不仅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还能促进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通过研习基地这一平台,青年学生们拥有了学习实践和锻炼专业技能的机会,也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了免费的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引进高校这一重要资源,发挥高校在人才队伍、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是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弥补志愿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短板弱项的客观需要与有效途径。

  “老李,你咋回来了?”

  精彩的表演、可口的点心、清香的茶水……每周一的“下午茶”活动,家住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的朱奶奶必来“打卡”。一如既往地来到既定地点,还没走进门,一阵熟悉的说话声便传进耳朵里。

  “老李,你不是去上海和儿子一起住了吗,咋回来了?”眼前的老街坊让朱奶奶惊喜不已。“我住得不习惯。还是在咱社区,跟老姐妹儿、老哥们儿在一起最舒坦!”李奶奶回应说。

  据悉,裕园社区共有居民近73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28%,属于典型老龄化社区,常态化开展“下午茶”活动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老年人也需要自己的朋友圈。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一起拉拉呱、唠唠家常,结交更多的朋友。”裕园社区党委书记刘云香表示。

  怎样服务好老人,特别是如何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槐荫区各街道、社区定期举办的各色文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填补了老人内心的空缺。同时,依托区老年大学,设立10处以上的街道老年教育学习点,大大满足了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望。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槐荫区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槐荫区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13.3万人,其中老年占比达一半以上,打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总想着能给社区做点什么。”生活在社区几十年,许多老人早已有了深深的眷恋。“像是给独居老人上门理发、送蛋糕、送水饺,只要需要我,我就去。”展奶奶说。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

  社区与居民的“双向奔赴”,是不懈付出与悉心服务的回响,是以真诚浇灌的文明之花在人们心坎里结出的果实。“双向奔赴”的一幕幕,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济南故事”。济南正怀抱着炽热的温度,迎接又一个冬天的到来。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