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济宁市鱼台县:这里的美德生活实践为何动人

  本报记者 张楠

  “我在农村长大,老父亲和老母亲生活在农村。看到孩子们把养老钱交到村里,村里再组织发放仪式,把现金红包送到老人手里的做法,很受触动。”11月11日至12日,在济宁市鱼台县举行的孝贤文化传承创新研讨暨“美德鱼台”建设表彰会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江林昌说。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最能深入人心。打动江林昌的,正是鱼台县2022年以来推行的赡养老人三方协议制度。

  “从孝老敬老入手,维护老年人权益,让农村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是推动子女、老人、村委会自愿签订三方协议的初衷。”鱼台县委书记朱贵友说。

  协议养老,看上去有些冷冰冰的,却让农村养老更有温度。

  实践中,鱼台县将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和养老金合二为一,于每年春节、中秋节前,分两次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老人。赡养人不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赡养费的,基层村居组织垫付后通过法院起诉向其子女追回。赡养费接受群众监督,县镇两级重点监督收支公开,确保专款专用。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还用村里管这个事?但从效果看,对我触动很大。”唐马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甄恩会说。

  “有上年纪的,给儿要钱不好张嘴,孩子给村里,村里给咱,这样最好了。”说起这个事,张黄镇于梅村村民胡秀娥说道。

  “这样还能把不好的给带动了,尤其是弟兄们多的,也没啥攀比头了。”罗屯镇八户村村民张振中对此深有感触。

  “全县9921名70岁以上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均已签订三方协议,2022年至今,共计发放赡养费、养老金6930万元。”鱼台县民政局局长李群升说。

  “无论是县委县政府倡导、群众积极参与的赡养老人三方协议实践,还是村、社区邻里中心的各项便民服务与敬老举措,都让我们看到了孝贤文化在鱼台现代文明建设中的生命力。”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感慨道。

  鱼台是千年古县、孝贤故里,是儒家“孝贤文化”的特色文化区域。打造孝贤文化品牌,既要向历史溯源,也要有载体支撑。“鱼台县重新修缮了孝贤阁和闵子祠,把文化创新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用文物、非遗、文创等形式立体展现孝贤文化,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鱼台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宇说。

  孝贤文化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近年来,鱼台县坚持从孝老敬老入手,大力弘扬孝贤文化,开展志愿服务、信用积分,倡导文明新风、善行义举。通过政府引导、化风成俗,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已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鲜活实践。

  引导群众行孝尚贤,鱼台在实践中形成了经验,建立起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积分评价体系。今年9月,鱼台县“信用+积分制”工作试点全面展开。签订赡养三方协议并履约一次加30信用分,获评五星级“美丽庭院”加50信用分,完成一次夜间巡逻加20信用分,参与一次公益项目加10信用分……积分评价涵盖人居环境、赡养老人、精神文明等9大项、43小项。免费查体,购物打折,免费乘公交……积分按照10比1的比例换算成信用分,达到1050分后,村民可在许多生活场景中获益。    

  “把积分制和信用工作相结合,使积分具有可兑换、可转换的功能,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能够更好地调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鱼台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朱圣娟说。

  “通过这一方式,人心齐了,基层治理也容易了。”张黄镇党委书记张文全说,原本夜班执勤是村里最头疼的事儿,现在一次奖励200个积分,大家都抢着干。

  “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以制度促德治,进而内化成群众的自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徐庆文说,引导可以加速这个过程,鱼台县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