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城阳“三全”心育深耕实践,为未成年人成长注“心”动力

  近日,2025年山东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班在济南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由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以“专家讲座+实地观摩+交流研讨”形式,围绕辅导中心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全省约100名市县相关负责人及基层骨干参训。青岛市城阳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区县级代表,在培训班上分享“三全”心育实践经验,其“全域化协同、全链条赋能、全方位聚力”的工作路径获广泛关注。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先后观摩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秀泉社区等心育阵地,并观看沉浸式互动心理剧《听见微光》,直观感受心理服务创新实践。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还与16市签订指导督导协议,构建全省协同服务机制。在经验交流环节,城阳区文明办负责人详细介绍的基层心育模式,成为本次培训的亮点内容。

  全域化协同:织密心育“一张网”“心育工作绝非独角戏,需凝聚各方合力。”城阳区以系统思维破解资源分散难题,通过“政策锚定、部门协作、阵地织网”,构建三级协同体系。

  政策层面,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纳入全区重点改革事项,出台专项方案并编撰《学生自我关爱指导手册》等实操文本,明确工作权责边界。

  部门联动上,建立宣传、教体、卫健等多部门协作机制,突出医教结合特色,专业心理医生定期入校参与问题研判,通过“心理服务绿色通道”实现“发现即干预、需要即转介”。

  阵地建设更实现全域覆盖。城阳区打造“区级中心+学校辅导室+社区实践点”三级网络,区级中心年均开展培训20场,中小学辅导室建成率达100%。

  全链条赋能:锻造专业“主力军”专业赋能是心育工作的核心支撑。城阳区以科研为先导,累计立项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3项,率先完成10万余名学生心理筛查,实现心理档案100%信息化管理,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队伍建设形成多元梯队:引入高校学者、医疗专家组建指导团队;成立10个名师工作室培育150余名本土骨干;发展学生“心使者”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吸纳道德模范、退休教师组建志愿团队,形成“专家+教师+志愿者”的服务矩阵。课程创新同样接地气,开发100余节“短而精”心理微课,依托社区文化书院推出“非遗+心理”“实践+心理”特色课程。今年已开展“点单式”送课500余场,惠及20万人次。

  全方位聚力:构建育人“生态圈”为了让心育融入成长每一个场景,城阳区推动“校家社网心”一体化建设,深化家校衔接,累计发放《陪伴成长》家长手册15.4万册,推广喜马拉雅音频课程,在社区“四点半课程”中嵌入心理疏导,帮助众多年轻家长从“不懂心育”转变为“会做心育”。

  社会协同与科技赋能更显活力。通过瑞阳心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立“一站多点”服务格局,300余名专业志愿者提供心理咨询、结对关爱等服务。爱城阳APP“志愿帮心”版块实现“线上响应+上门服务”双轨运行,融合VR、人工智能技术的趣味课程广受青少年欢迎,累计服务已超5万人次。线上平台更开设“名师讲心理”等13个专栏,配合心理热线、咨询邮箱,构建起“全域响应”服务网络。

  据悉,城阳区“三全”心育实践经验在亲子关系改善、校园心理问题干预效率提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城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省培训班为契机,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持续深化“三全”心育实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心”动力。(记者 胡蕾)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