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星火成炬促成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钰田洗车房的泡沫与水珠折射出的,不仅是车漆的锃亮光泽,更是一个特殊群体破茧成蝶的生命之光。这个由三级智力障碍者经营的洗车房,月入超8000元,不仅让全家摘掉低保户帽子,更让“我能赚钱,我是有用的人”的呐喊成为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憨兜家园的创立,正是源于李彤等家长对“来自星星的孩子”那种“毕业即回家”困局的破局之思。据权威统计,我国心智障碍者超千万,就业率不足5%。特教中心教授的规矩与知识,常因缺乏持续实践场景而沦为“断了线的风筝”。李彤们以母爱为炬,将废弃厂房改造为集日间照料、就业培训、社会融入于一体的成长营,用“憨”的疼惜与“兜”的担当,为孩子们搭建起从“被照顾”到“照顾自己”的桥梁。

  家园的课程设计堪称“因材施教的典范”。36年教龄的张春华老师退休后在此开设古诗词课,17岁的书萱从“上课乱跑”到主动捧书背诵,正是“玉不琢不成器”的生动诠释。职业技能训练更显匠心:洗车房里教员手把手教擦轮毂;花馍房中“憨兜造”小兔子馒头通过“兜挺好”商城热销全国,瑞隆烘焙店捐赠的烤箱与技术培训,家园与企业联名月饼售出6万余个。最特别的“社会课”是“公交回家路”——孩子们从不敢跨上台阶到能大声致谢司机,45人能够独立乘车或骑车往返,这背后是“独立生活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深刻认知。

  文明的火种从来不是单方面点燃。有餐厅捐赠全套洗车设备并每周请吃米线,有企业签订10年“0房租”合同提供超市场地,党委、政府牵头协调、街道派专人协助运营,这些善举形成“企业+政府+社会”的合力链条。八载耕耘,家园“自造血”占比达45%,70余位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家长们从见面哭诉转为分享“孩子赚钱了”的喜悦,这正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现实写照。

  更令人动容的是文明星火的燎原之势。雨雪天孩子们自发清扫周边道路,每月敬老院演出时老人们拉着他们的手不放,这些“被需要”的瞬间让生命影响生命。从“爱心冰柜”成为城市名片,到“益齐”“翗翗”等公益组织抽枝发芽,淄博正用“千万人共举灯火”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文明是“我为人人”的善念沉淀为习惯,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暖承诺。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期待更多“憨兜家园”涌现。政府应当完善特殊群体就业扶持政策,企业需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实习岗位,社会组织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普通市民则能从“理解”起步走向“参与”。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当每个社会单元都成为文明的微光,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口号化为行动,我们定能见证更多“星火成炬”的温暖传奇,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依泉)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