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和往年一样,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自然少不了年轻恋人选择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浪漫日子扎堆登记结婚、抢占“幸福号”。而要说与众不同,就是今年更加倡导文明、节俭、和谐的现代婚俗新风尚,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
跨省姻缘,共同见证
“这样有意义的仪式让我们的爱情更多了一些见证和祝福,也更增添了一份仪式感。而且,仪式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简办,简约不减爱!”8月28日,准新郎宫一鸿对于七夕节当天举行的集体颁证仪式充满了期待。
阳谷县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人员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跨省通婚现象普遍。为深化移风易俗协作,打破省域界限,搭建鲁豫毗邻地区常态化移风易俗工作沟通协作平台,共同倡导文明、节俭、和谐的现代婚俗新风,抵制陈规陋习,三地商议决定,七夕节当天为跨省通婚新人举办一场“两河之约·山河相会——鲁豫毗邻地区跨省婚姻集体颁证仪式”。
经过前期征集,很快有9对新人报名参与。他们在阳谷、台前或范县依法登记结婚,且夫妻一方户籍为阳谷,另一方户籍为台前或范县。主办方透露,届时在颁证现场新人们除了宣读结婚誓词,还将签署《文明婚俗承诺书》,并分享跨越省界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次仪式,增强新人对‘鲁豫一家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化两省群众情感交流与社会融合,并积极示范引领毗邻地区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阳谷县民政局副局长刘敬磊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开展集体颁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婚俗巡讲课堂等活动。
银发老人的专属浪漫
不是老年人不懂浪漫,而是他们更习惯于用默默付出表达爱意。
8月27日,在聊城市茌平区社区大学,举行了一场“携手相濡以沫 幸福岁月长留”七夕主题活动,11对银发夫妻身着传统婚服,在古乐声中重温爱情誓言,以简约温馨的中式婚礼表达相守半生的浪漫。现场没有彩礼,也没有钻戒,却让老人们弥补了多年的遗憾。
同样温馨的一幕还发生在茌平区贾寨镇堤头袁村。一大早,幸福食堂就聚集了村里的50对老年夫妻。他们集体乘车观赏婚俗墙画,品海二八宴。“我们积极倡导文明婚俗,传承优良家风,用真实的故事、朴实的表达、温暖的互动,让老年夫妻感受到‘被重视、被深爱’,用文明见证幸福,让‘相守’成为最动人的节日注脚。”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子洋说。
公益红娘牵线687对有缘人
8月21日,高唐县街头,一支由20多辆电动自行车组成的婚车队伍“赚足”了路人的目光,一路也收到不少行人的祝福。
“婚礼不请主持人,不搞大排场,喜庆味不减反增,我们十分支持!”新娘相悦的父亲相东明说。
“低碳迎亲”“旅游结婚”“‘三金’变成家庭创业基金”……据高唐县“公益红娘”工作室负责人郭玲玲介绍,近年来,高唐县以“公益红娘”为抓手,不断拓展“公益红娘+宣传引导+文明迎亲”婚恋服务模式。目前,687对有缘人在“公益红娘”的牵线下喜结连理。
“推进婚俗改革,破除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要帮助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切不可让传递幸福的婚礼‘变了味’。近年来,高唐县在创新方式方法、完善配套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多重作用下,‘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正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高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芮介绍,高唐县逐步拓展全域式多阵地服务网络,遴选了一批兼备文化特色的花店、咖啡厅、茶舍、休闲书吧等作为公益相亲点,为青年人相亲交友提供平台和空间。同时,为引导更多年轻群体婚事新办、简办,在清平森林公园、三十里锦鲤小镇等景区设立婚事新办点,并通过集体颁证仪式、集体婚礼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健康的婚姻观、消费观和价值观。(记者 薛良诚)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