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照市岚山区:文明扎根乡野间

  从文明迎亲的喜庆鼓点,到公益集市的暖心服务,从社区文化书院的郎朗书声,到乡村文化小院的袅袅弦音,日照市岚山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耕精神文明沃土,通过文化铸魂、新风塑形、典型引路、服务暖心、阵地筑基等服务路径,让文明乡风吹遍街巷角落。

  01

  文化铸魂,以“乡土之韵”激活精神基因

  立足“山海茶”等地域特色,岚山区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生。

  乡村“文化小院”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碑廓镇丁家庄村的“山野微景”文化小院,将庭院设计巧妙融合自然野趣与艺术匠心;安东卫街道的“石绘”文化小院中,群众以石为布,让普通石头化作精美艺术品。全区已打造100余处特色主题小院,涵盖戏曲、书法、葫芦烙画等多元文化形态,让文化扎根乡村沃土。

  在社区层面,岚山区深化“厚德社区”建设,培育18个特色文化品牌。万和社区以“和”文化为核心,开展“万家灯火·和乐之歌”系列活动;金牛岭社区依托“岚山号子”非遗文化,让特色文化资源走进群众身边。

  全区通过举办“煎饼文化节”“渔文化节”“绿茶开园节”“社区音乐节”等特色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02

  新风塑形,以“移风易俗”涵养淳朴民风

  岚山区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婚俗改革领域,创新推出“公交婚车”“集体颁证”等特色形式,文明迎亲引发群众广泛点赞,“乘着公交去结婚”成为年轻人新选择。探索“移风易俗+文旅+家风”新模式,举办“山海同笺·礼韵新风”岚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颁证仪式。打造多岛海露营基地、北门外1966茶园民宿等婚庆打卡地,发布文明婚礼旅拍路线,引导、培育具有岚山特色的现代婚俗。

  为强化理念引导,岚山区打造“新礼禧俗”移风易俗讲堂品牌,邀请“中国好人”侯加明等典型为新人讲授文明婚俗知识。通过进大集、进景区、进家庭等宣传活动,文明节俭的婚俗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文明节俭办婚事”成为岚山群众的共识,淳朴民风在移风易俗中愈发浓厚。

  03

  典型引路,以“好人之光”点亮文明灯塔

  凡人善举的微光,汇聚成岚山最动人的文明星河。

  岚山区始终坚持选树身边典型,让“学好人、做好事”成为社会风尚。77岁的王仲田拾获7.7万元现金后两小时内归还失主,用朴实行动诠释拾金不昧的美德;“5元理发师”宋常君20年不涨价,用坚守诠释诚信内涵,荣登“中国好人榜”。此外,无偿献血17年的陈祥团、照顾患病妻子12年的滕敦军等一批批道德典型不断涌现,让“实在岚山人”的形象愈发鲜明。

  为让榜样力量持续传递,岚山区创新打造19处文明实践“好人工作室”,探索“工作室+项目化”运行模式,开展“好人面对面”系列活动,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使工作室成为“好人孵化器”。

  截至目前,全区已涌现出中国好人24名、山东好人96名,典型效应正转化为全民向善的生动实践。

  04

  服务暖心,以“民生之需”传递文明温度

  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岚山区将文明实践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合。

  “有义诊、有义剪,还能学安全知识,这样的公益集市太贴心!”在岚山头街道山海社区广场上,居民们对“文明公益集市”赞不绝口。岚山区创新打造的“文明公益集市”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每月走进村居社区,为群众提供爱心义诊、义剪、科普宣传等15项服务,消防、公安等单位同步开展安全知识普及,让“小集市”汇聚成“大公益”。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发力,针对老年人,开展“幸福照进来”公益摄影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家校社”心理健康共建工作,举办“向阳成长·剧暖心声”心理健康情景剧大赛,以生动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05

  平台筑基,以“全域之网”夯实实践根基

  岚山区构建“1中心18站22类文化空间N项服务”的文化社区服务矩阵,纵向贯通区、镇街、社区三级阵地,横向整合城市书房、非遗工坊等22类载体,织密群众身边的服务网络。在城市,竹云山庄等老旧小区通过修建充电车棚、平整路面、增设公益广告,让城市文明成果惠及民生;在乡村,文明实践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多元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文明实践建设注重因地制宜,岚山头街道打造“渔风海韵”特色实践载体;高兴镇充分发挥戏曲诗词特色优势,满足群众提供精神文化需求;巨峰镇依托茶乡资源构建服务矩阵,让阵地既接“地气”又有“特色”。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阵地,正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幸福驿站”。

  岚山区以文化聚人心、以新风淳民风、以典型树标杆、以服务暖民心、以平台强根基,在山海茶韵之间绘就了一幅文明乡风的和谐画卷。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