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尘:“大爱青岛”最温暖的名字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灵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风向标。2023年5月8日,“微尘大爱 温暖你我”青岛市第八届“微尘公益之星”颁奖盛典举行。经过评选,600余份推选材料中产生微尘公益之星(个人)30人,微尘公益之星(团体)30个,微尘公益之星(企业)20个。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爱的故事,更是青岛这座大爱之城的标志,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城市精神最生动的注解。

  大型公益无人机秀——《微尘》在奥帆中心精彩上演(摄影:韩星)

  不因善小而不为,“微尘精神”处处发光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的最后一天,“微尘”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5万元,并从此发展为这个城市一张爱心洋溢的公益名片。“微尘”究竟是谁?从2005年的第一天,我们就开始寻找“微尘”。起初,“微尘”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十多年来,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明办、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等青岛多个部门已联合举办了八届“微尘公益之星”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突出宣传了数百个“微尘公益之星”的公益事迹,千万个“微尘”潮涌而出,引领社会新风尚。

  本次评选出的“微尘公益之星”,他们活跃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的公益路上,在社会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奋进途中——

  “一名医生下乡一次,至少可以让30多个乡村家庭免于奔波。”“90后”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袁丁自发拿出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坚持从市区跨越120公里到西海岸大场中心卫生院,为村民们公益义诊,让村民享受到“小病不出镇、大病及时转诊”的优质医疗服务。他说:“我辛苦点不要紧,只要能给乡亲们解决问题,尽量就在当地解决。”

  从热心人、志愿者再到公益事业带头人,十四载献身公益,崂山区志愿服务协会会长郭俊杰是大家眼中的“好人郭大哥”。2021年11月,郭俊杰被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只能通过做化疗控制病情。时间宝贵,只争朝夕,郭俊杰忍着病变带来的疼痛,一刻也不敢耽搁公益事业,他怕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还想多做一些公益。他说:“不管我将来在不在,我做的这些公益事业,希望由我的家人,或者由我的孩子继续替我走下去。”

  在青岛有这样一个微信群——“尚善群”,共有来自各行各业的300多群友,他们每天在群里发红包,有时候可能只有几元钱,但自从2015年建群以来,群账户已经汇聚了200多万元。这些钱定向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改善偏远地区留守小学生学习环境,让失明的孤寡老人重见光明,支援武汉抗疫、河南水灾。

  青岛市中心血站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参加义务献血(摄影:韩星)

  从最初的年献血人次不过百,经过30年发展到现在的年献血17000余人次,青岛连续27年第13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爱心献血者。很多献血者都把无偿献血当作了生活中的习惯,有的每隔半个月就会准时出现在青岛市中心血站二楼献血大厅捐献血小板;有的不远百里从郊区赶来献血,风雨无阻;还有人将一个人的奉献变成了全家参与的善举。

  人人“日行一善”,全年无休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重残老人提供免费健康素食午餐,为他们搭建一个温暖的爱之港湾。截至2023年3月底,青岛市三家日善堂累计营业2060天,为老人提供健康午餐159524份,参与服务志愿者累计29750人次,服务时间142905.5小时。

  自成立以来,瑞源控股集团通过扶贫济困、智慧养老、捐资助学、健康医疗、抗疫救灾等事项,累计投资、捐款数额高达4.3亿元,用实际行动阐释着新时代民营企业的家国情怀,用脚步丈量着慈善的温度……

  “有一种爱不需要语言”是第一位“微尘”的原话,“不因善小而不为”是千万“微尘”后来者的以身践行。在悠悠岁月中接续书写爱心故事的“微尘”就是那些人、那些团队、那些企业,他们就活跃在我们身边,他们让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爱与关怀的动人故事,以微光聚成一道光亮,照亮大爱之城的远方和明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微尘基金向莱西捐赠物资(摄影:韩星)

  大爱光芒,是城市的软实力

  18年弹指一挥间,为什么“微尘之光”非但没有因为时光流逝减弱,反而愈发熠熠生辉?答案是:青岛是一座有爱的基因的城市,置身这座大爱之城,你可以感受到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大爱基因就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流淌。城市之美,美在人。人之美,美在心。大爱光芒,让青岛拥有倾城之貌。这是城市的吸引力,更是城市的软实力。

  青岛不止有“微尘”,人们走上青岛街头,能最直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能看到一个城市持之以恒的善良。

  2006年,徐雪林、何开功、莫立斌三位拾金不昧的好“的哥”用诚信赢得广大市民的赞誉。诞生于岛城出租车司机群体的“红飘带”,很快成长为这座城市的文明标志,不断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红飘带”故事。2011年,爱心“的姐”慕春华看到一位老人在街头不慎摔倒昏迷,立即停车救助,让岛城“红飘带”再飞扬。

  “如果我遇到不测,就通知当地红十字会处理我的身后事,我是遗体捐赠者。”每次参加救援行动,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都是第一个进入废墟。他率领团队创造的“青岛应急救援模式”已叫响全国。在他的带动下,青岛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平民英雄”。他们不仅在青岛解救深山迷失的路人、入海救助被困礁石的游客,国内外灾害现场也有他们的身影。2023年,青岛组织28名应急志愿者赴土耳其参与国际志愿救援,弘扬人道主义,传播青岛大爱,传递中国自信。

  2023年5月1日,李村河畔上演了惊险一幕,一位6岁男童不慎落水,危急时刻,市民戴志磊跳入河中,奋力将男童救上岸。救人后,浑身湿透的他问儿子“我帅不帅”,目睹救人全过程的儿子笑着说“帅”……这一救人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引发全网点赞,男子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帅爸”。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青岛市红十字搜救队完成土耳其搜救任务返回青岛(摄影:韩星)

  还有那些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刻,有无数最可爱的人,以枕戈待旦的坚守,以生命赴使命,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他们是青岛千千万万个坚守志愿者岗位的代表。如今,在青岛市民当中,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内化成市民的自觉行为,已经融入了市民的内心,凝固成为一种城市品格。

  从“怒赞青岛”的北京游客,到直呼“善良伟大的青岛人民,我爱你们!”的武汉教授……多年来,青岛这座城市的善良本色一次又一次在外地游人中“出圈”。城市大爱让原本脆弱的生命更坚强,让深处困境的人们看到希望,这就是青岛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微尘公益之星”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城市精神最生动的注解。图为青岛市第八届“微尘公益之星”颁奖盛典现场(摄影:韩星)

  厚植志愿服务热土,“孵化”更多善意之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时下,青岛正不断厚植志愿服务热土、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成立15年来,作为“微尘”的载体——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从关注儿童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到扶贫攻坚,微尘基金已开展30余个救助项目,有数百位理事,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份、20个地区,筹集款物1亿余元,直接受益人群达10万余人。截至2022年底,已资助全国17个省市的2万余名微尘阳光少年。在全国先后设立58个博爱项目……2023年,微尘基金将继续围绕“生命、健康、教育”三大主题,持续擦亮微尘品牌,发挥基金会的优势和职能,加强品牌项目宣传推广,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募集资金基本目标为832万元,争取目标为1000万元。微尘基金更像是一个爱心“孵化器”,孵化慈善项目、孵化爱心志愿者、孵化公益规范。

  为让志愿服务精准便捷,青岛通过大数据赋能,整合志愿资源、推进智慧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为志愿服务插上“互联网”翅膀。深化“五单”平台建设,实现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在推广使用上,依托“志愿服务云”小程序,推动志愿服务更加便捷。同时,推出“为老”“一键呼叫”设备,实现日常健康监测、紧急情况一键呼叫,开展服务5600余次。

  《青岛市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6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五年,青岛市红十字会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推进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红十字会人道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26年,青岛新增持证红十字应急救护员6万人以上,实现青岛全市所有镇街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红十字基层组织达到1500个,红十字会员达到10万人,注册红十字志愿者达到2万人。

  2023年5月8日晚20时,《微尘》大型公益无人机秀在奥帆中心上空上演,500架无人机绽放夜空。无人机编队以天为幕,展示巨型二维码,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微尘”故事,致敬“微尘”。让更多人在被“微尘”精神感动的同时,成为“微尘”群体中的一员,让“大爱青岛”这张城市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救人于危难,予世以温暖。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只要“微尘”之光不灭,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