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事事有理 声声入心 “112”理论宣讲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


事事有理  声声入心

“112”理论宣讲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

  淄水旁,孝河边,古邑越千年。

  潭溪山,朱水湾,颜值赛江南。

  服装城,建材城,诚信挺在前。

  鲁中商城,江北瓷都,明天更灿烂……

  伴随着欢快的童谣,7月5日,一场“特殊”的宣讲正在淄川区融媒体直播间内进行。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穆立华和她所在的“112”理论宣讲队伍,正围绕“美德信用淄川”这一主题作宣讲。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视角,平实的话语,让手机和电脑前的观众听得津津入味。

  “以前宣讲都是1个人讲,现在是4名宣讲员围绕同一主题讲,感觉很新颖。”太河镇下端士村党支部书记肖玉爱说。

  分众施策、齐心协力,让“112”理论宣讲矩阵“永葆活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淄川区下发《关于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全员一带头”宣讲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的方案》,构建起“一名领导干部+一名理论宣传骨干+一名青年干部和一名青年学生”的“112”理论宣讲矩阵,发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学思践悟。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青年学生宣讲员黄宗慧在直播宣讲中说道。

  “一个还在校的大学生,给群众作宣讲,会有人愿意听、喜欢听吗?”作为青年学生宣讲员,黄宗慧有着自己的担忧。为此,她以“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走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实际。

  “这个小姑娘讲得太好了,真的很像一名老师。”将军路街道颐泽社区居民于书婕说道。这样的评价是对黄宗慧付出的肯定,也是她愿意得到的答案。

  “112”理论宣讲矩阵中的成员从坐在一起聊如何开展宣讲,到理论宣传骨干、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列席旁听领导干部所在党委(党组)会了解区内实际工作;从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好备课,到接受专家培训,不断提升宣讲能力……“112”理论宣讲矩阵逐渐被群众所熟悉,也让“领导干部讲政策、宣传骨干讲理论、青年干部讲工作、青年学生讲理想”的“四位一体”宣讲格局深入人心。

  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4名成员聚到一起,各抒己见,确定好一同宣讲的主题,做好宣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四人又立足于各自工作实际,面向不同的群体开展分众化宣讲。截至目前,“112”理论宣讲矩阵已开展宣讲30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200余万人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也成为了“112”理论宣讲矩阵最贴切的写照。

  从“小故事”讲出“大道理”,群众更爱听

  在西河镇小马陵村,十亩荷塘荷叶随风摇曳,带来沁人心脾的荷叶清香。荷塘中的明理亭内,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青年干部宣讲员高翔宇说道。

  听说青年干部来宣讲,明理亭内早早便坐满了人。高翔宇从西河煎饼谈起,以互动畅谈的方式和大家作宣讲、话家常、谋发展。

  近年来,西河镇通过走产业化+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充分发挥西河煎饼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了西河煎饼由“农民主食”到“经济主业”的跨越。西河煎饼不仅在当地供不应求,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中城市。一张小小的煎饼摊出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大产业。不仅如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西河镇争取到财政资金5500万的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有力推动艾草、连翘、蜜薯等产业发展,目前已发展连翘种植2000余亩,建设蜜薯示范基地100亩。

  “幸福的日子还在后边呢,是越来越好啊!”小马陵村村民张良周笑着说道。

  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话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将助力乡村振兴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他们爱听也愿听。

  为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淄川区还以“习语金句”为主题,联系淄川区工作实际,联系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一线工人等各行各业的生动故事,组织编写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112”理论宣讲矩阵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宣讲内容。

  群众听宣讲时,都是身边人、身边事,熟悉的感觉也让他们有了“话语权”,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畅快,在感受到党的的创新理论可亲可近的同时,也让理论宣讲从“高不可攀”的“象牙塔”变成了人人喜爱的“家常菜”。

  “活”起来、“火”起来,“创新”是关键

  接地气、聚人气,创新宣讲形式,才能让理论宣讲不断焕发新气象。

  近年来,淄川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建设了小马扎上的理论宣讲站“明理胡同”。每周五是“明理胡同”固定宣讲日,“112”理论宣讲矩阵成员准时走进全区各“明理胡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宣讲。

  推动宣讲让群众想听、爱听、乐听,也是淄川区和“112”理论宣讲矩阵成员不断努力的方向。

  为使宣讲更加鲜活有趣,淄川区创作了《共创复兴新辉煌》《党领航》等60余部文艺作品,通过聊斋俚曲、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唱出来、演出来,结合社区群众文化展演、“三下乡”等时机进行文艺宣讲,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要送到哪里。

  为更大程度扩大受众群体,打破线下宣讲“一时一地”的局限性,“112”理论宣讲矩阵成员走进直播间,通过运用“理论宣讲+线上直播”的形式,实现宣讲传播效应最大化,把理论宣讲拓展为“随时随地”的网上课堂。

  “唯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史智慧,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为淄川的未来发展赋能加力,才能无愧于这座城市,无愧于父老乡亲。”4月6日,在将军路街道尚空间“明理胡同”理论宣讲直播间内,“112”理论宣讲矩阵中的理论宣传骨干田小鸥正在进行网上直播宣讲。开播不到10分钟,便有3600人涌入直播间。临“下播”前,还有不少网友意犹未尽。

  “通过直播宣讲,不仅能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还能通过大家的在线留言,及时作出解释。”理论宣传骨干田小鸥说。

  从“面对面”转为“屏对屏”,“112”理论宣讲矩阵直播宣讲把党的理论知识变为了乡音土语,让长期在外的淄川游子,通过滑动手指,马上“回”家,看家乡人说家乡事,用乡音道乡情,以在线留言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共识在宣讲中凝聚,思想在学习中升华。淄川区将继续建好用好“112”理论宣讲矩阵,不断拓展宣讲阵地、完善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感悟真理的味道、思想的力量。

  (燕强强)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