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人人来宣讲 处处同步听
“听听新政策,和老伙计唠唠嗑儿,家里的愁事儿也能解决,这样的宣讲活动实在暖心。”7月18日,在淄博市张店区马尚街道齐悦国际社区,68岁的李宏发手里摇着蒲扇,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张店区深耕基层理论宣讲创新,以“理论宣讲+N”模式为抓手,将志愿服务、文化供给、情绪疏导等多元功能熔于一炉,把“文化小菜”做精做细、把“精神干粮”配足配齐,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潜移默化中润泽民心。
这种浸润感,首先体现在政策宣讲的“零距离”上。“异地就医咋报销?慢性病咋办特殊门诊?长护险保啥范围?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每周五,“典亮新时代宣讲团”成员王莎莎都会准时“坐镇”齐悦国际社区,用居民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医疗惠民政策。这正是张店区激活基层阵地的生动缩影——通过构建“1+8+143+N”宣讲阵地网络,让社区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哨所”,像王莎莎这样的宣讲员化身政策讲解员,把“高大上”的理论政策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指南,嵌入日常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理论宣讲,远不止政策解读这一个维度。今年以来,张店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里仁”基层文化宣讲、“书记第一讲”、美德健康、移风易俗等主题宣讲活动560余场,覆盖群众超4万人次。这些活动将大政方针讲成“邻里家常”,把党史国史讲出“岁月温度”,让法律法规变得“通俗易懂”,让理论既有“百姓味道”更具“时代气息”。
在让理论贴近生活的同时,张店区更注重用文化魅力激活宣讲活力。“非遗不是‘老古董’,也讲‘守正创新’。”前不久,在橡树湾社区宣讲现场,淄博市档案馆党员志愿者高德松一边展示非遗作品,一边讲述其历史渊源与技艺特点,台下观众频频拍照,兴趣盎然。居民崔同庆说:“以前在网上看非遗觉得枯燥,现在亲眼见了、亲耳听了,一下子就记住了,还特别有意思!”这样的场景,正是张店区以“青年讲思想、干部讲理论、百姓讲故事、模范讲事迹、骨干讲政策”的“5+5”宣讲体系为骨架,将理论与生活热点、数字载体、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让宣讲既有家常味又有时代感,更添文艺范儿。
面对数字化浪潮,张店区主动让理论阵地插上“云翅膀”。在马尚街道“抖音小站”直播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宣讲员刘雅丽、李瑞芝用“网言网语”解读新时代文化使命,屏幕上点赞刷屏、互动热烈。通过“理论+校城融合”模式,24场主题直播吸引5.3万人次参与“指尖学习”,真正实现“处处可听、时时能学”。
无论是线下浸润还是线上传播,都离不开多元立体的宣讲队伍支撑。张店区不断为8支宣讲队伍注入“源头活水”,邀请老红军高天卷、援越抗美老兵李京实、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邵涛等优秀代表加入,构建起“人人来宣讲、处处同步听”的生动格局,让不同群体都能在宣讲中找到共鸣。(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刘蔚)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