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大众报人

  与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斗旧址一样,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亦坐落于临沂费县薛庄镇。在这里,大众报人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战火燃烧中油印报纸。

  1941年冬,面对日寇残酷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大众日报社埋藏物资,疏散人员,组成了3个精干战时新闻小组,分别执行鲁南巡视、跟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就地游击的任务。

  由报社通讯部长郁永言率领的第二战时新闻小组,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转移途中,不幸陷入敌军包围圈。费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乃军在《巍巍大青山》一书中,还原了这个小组经历的惨烈战斗:“郁永言突围时中弹牺牲,他随身带的日记本已被鲜血染红。共产党员、报务主任叶凤川躲进秫秸垛内。被日寇发现后,他‘赫’地站到敌人面前,拿出身边唯一的手榴弹,毅然拉出弹弦,与敌人同归于尽。”

  留守的第三战时新闻小组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游击办报。这些同志既是战斗员,也是发行员。情报小组的工人张海松在联络工作之余,将报纸读给群众听,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将大众日报称为“大报社”,并纷纷表示:“有‘大报社’在,我们就放心。”

  曾经担任大众日报总编辑的朱民回忆:“当我们的编辑、记者和交通员,把刚出版的一期期油印报纸,穿过敌人的包围和封锁,送到正在同敌人浴血战斗的抗日军民手中的时候,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大青山突围战的生死考验中,大众报人和当地群众血脉相连,并肩战斗。大众印书馆编辑部主任郭季田在牺牲前的日记里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发誓地向天呼号,为了民族的生存,要流尽最后一滴血。”

  大青山突围战中,共有18名大众报人壮烈牺牲。考虑到我方伤亡人数过多,不利于鼓励群众抗战积极性,当年对这场战斗并未进行新闻报道。直到1942年7月,大众日报才得以刊发一组文章,悼念在反“扫荡”中牺牲的同志,言辞深沉,催痛人心。

  张乃军还提到,报社曾在沂水县朱家岭、高家巷子埋藏了部分机器,敌人闻讯后,将两村群众集中,当众烧死1人、枪杀2人,威逼群众交出机器,在场的300多名群众无一人屈服,用沉默和鲜血守护了秘密,使这批珍贵的机器得以完好保存。

  老百姓为何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机器?“报纸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前线的战况,凝聚着抗战的思想与力量。即便很多老百姓并不识字,但通过口口相传,报纸上的道理和消息传遍了千家万户。共产党、八路军是为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解救出来,这一点,老百姓是知道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培训室主任李梅说。(记者 蔡可心)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