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藏在大众日报里的民选细节

大众日报刊发报道《一个村的民主改选》

  “豆选”中,一位村民只有一颗豆粒儿么?选举前,选民如何了解每位候选人情况?选举中,会有舞弊现象么?关于“豆选”的种种细节,我们在80多年前大众日报记者若珊、包慧分别采写的《“咱们今天出了头!”》《一个村的民主改选》两篇报道中,找到了答案。

  《一个村的民主改选》这篇近2000字的稿件,没有将笔墨只局限于那场发生在村里的“豆选”,而是以“豆选”这个事件为轴心,向前、向后延伸,充分阐述了前期发动、公民登记、候选人提出等相关程序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了大众对“豆选”民主性的认知,为更广泛地开展好“豆选”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选区划分,稿件是这样表述的——公民小组的划分,是按性别及公民登记册子划的,没有注意到年龄和公民的家族关系。因此就出了毛病,有的媳妇见了婆婆,儿子见了父亲都不敢说话,随同他们的意见。有的一家三个公民编在一组,开会时往往一个人作主。从这里得出一个经验:划分小组时父母和儿、女、媳妇一定要分开,尽可能青年妇女编在一组。不然的话,就不能打破家长统治,彻底发扬民主。

  记录“豆选”这一特殊时期的民主形式,记者没有一味夸赞,而是客观公正地记录“豆选”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由此进行思考、总结经验。文中还有多处记者感悟,比如“这样就在登记和审查当中,同时对公民进行了教育”“在会上就明显看出各群众团体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群众对竞选认识不够,也发生了泄私愤的现象”等,这对当时其他地方更民主更科学开展“豆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比较而言,《“咱们今天出了头!”》更像一篇会议侧记,生动记录了临沭县一个基层农救会成立的过程,指引读者走进气氛庄严而热烈的“豆选”现场。

  “会场上换上了新的标语。‘我们要选举真正好人到区农救会负责!’‘大家选举的要大家服从领导’农救会的誓词摆在台左,十三个投票用的小罐子编好号码放在长条桌上,充满了庄严的空气。代表们很严肃的进入会场,有的代表心中都扑通扑通的乱跳,准备去经历从来未有经历过的一件大事!”经过仔细观察,记者以丰富的细节再现选举场景,传递出群众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和振奋精神。

  正如稿件结尾所写——一位农救会代表这样说:“咱们庄户人老辈里就受冤屈,老辈是有种的,敢干的,都出不了头,可是今天咱们能出头啦!”这鼓舞人心、振奋人心的声音,通过大众日报,传向更远的地方,激励更多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汇聚成向前的力量。

  据了解,我省记录“豆选”相关场景的史料相对较少。大众日报这两篇报道为后来者“重见”当时之景,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记者 刘一颖 王兆锋)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