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首批成果发布。主要包括:《“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哲学本源》《文化的时代表达》《人文经济学与齐鲁文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理论、实践与未来》《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新时代生产力理论的学理化阐释》等理论专著,以及理论通俗读物《改革的方法》。
《“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哲学本源》
何中华 等著
本书从“两个结合”的角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双重线索揭示其“根脉”和“魂脉”及其实践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以期为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提供某种助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当今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的敏锐判断,对未来前景的远见卓识而形成的,植根于“两个结合”的成功实践和理论反思,可以说“两个结合”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刘雅静 等著
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发展理念、基本经济制度等多维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地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呈现出的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乡村振兴:理论、实践与未来》
乔翠霞 等著
本书立足新时代背景,系统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与成效评估,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展开深入分析,结合地区实践案例,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学术参考与实践指导。
《文化的时代表达》
商志晓 等著
本书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予以整体把握和系统阐述,从“总论”“分论”“知论”“行论”四个维度,全面揭示其内涵要义,论析其理论贡献、指导作用和历史地位,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面貌。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周向军 等著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前后相继,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人文化思想的生成条件、历史演进、内容体系和价值意义。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新时代生产力理论的学理化阐释》
刘刚 等著
本书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讲话进行学理化阐释,其学理逻辑可一言以蔽之:发展阶段跃升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创的生产力理论新境界。作者以简洁的“设问式”方法将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层层展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理论透析,与读者共同体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人文经济学与齐鲁文化研究》
袁红英 等著
本书以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为样本,深入剖析了其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等思想精髓如何为当代经济发展注入人文动力。探讨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独特价值,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是一部融通历史智慧与时代课题的学术著作。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白彩全 等著
本书总结梳理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流理论及其国际实践,剖析了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理论困境,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从政府、企业和家庭个人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并进一步展示了这些理论创新的具体运用与实践路径。本书按照“全球视野”到“中国特色实践”的递进逻辑,系统阐释了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全球绿色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
《改革的方法》
本书编写组 编
本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以“小切口”解读“大问题”,以“小案例”阐释“大道理”,辅之以经典金句、延伸阅读、典型案例等栏目形式,从走好深化改革“必由之路”、以问题导向引领改革、牵住改革“牛鼻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系统集成激发改革活力和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六个方面,系统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方法论知识图谱。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