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 王建

  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做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实施意见》将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放在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的首位,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信心。”新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业训说,他们抢抓新泰市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建设零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先后招引落地了中元泰芯金刚线、碳合时代无电空调等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下一步将按照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政策要求,聚焦发电、储能、用能、制造4个环节,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强则园区强。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我省开发区数量虽多,但产业优势不突出,不少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针对这一问题,我省已构建起上下一体、全省统一的开发区三级规划体系,将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主体功能,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因素,引导各开发区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推进错位、联动、互补发展,大力培育首位产业、构建产业链条、健全产业生态,塑优开发区主导产业。《实施意见》提出,制定主导产业集中度标准、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各产业园区加快集聚专业化优势明显、分工协作紧密的配套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元的县域特色专业园区。

  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9000多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布局省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当前,我省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已成为全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但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我省开发区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足,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和科技人才缺乏,亟须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等针对性举措,积极引导和推动开发区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构建山东沿黄开发区发展联盟和山东沿海开发区发展联盟,推动黄河流域转型发展示范带、沿海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带开发区深化在产业、项目、人才、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业协同及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实现园区聚合、平台互联。

  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吸引外资的主阵地。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双招双引”,中德、中日、中韩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34个、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引擎项目154个,带动全省外向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意见》提出,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开发区。“这些措施将推动山东开发区高水平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更好发挥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节点作用。”省发展改革委对外开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借助国家各类经贸合作洽谈会和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等重大平台,推动开发区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出台制造业利用外资等服务招引外资的政策措施,加强开发区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保障服务,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开放能级。

  开发区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兴。《实施意见》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开发区评价体系,支持合理扩区升级和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省商务厅开发区管理处副处长姜杰表示,将突出放权赋能,研究出台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细化政策,突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健全完善开发区考核体系,立足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实施分级分类考核,充分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动力。

  (记者 孙源泽 刘涛 通讯员 赵洁 参与采写)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