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展示新材料新技术、举办合作洽谈、开展业务培训和游学考察……在2023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上,共聚合462家参展商、800余个品牌、超6万件行业展品参展,现场成交额逾5亿元,意向成交额超16亿元。
这是威海市坚持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威海市委工业工委聚力打造“红链赋能·织造未来”产业链党建品牌,引领纺织服装产业链企业抱团合作、互促共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
威海市整合政企协三方力量,成立了由市直主管部门、相关部门、“链主”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链党委,党委书记由市委工业工委、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
产业链党委设置了综合协调、配套协作、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等8个工作小组,构建起“市委工业工委统筹协调、产业链党委具体负责、链上企业党组织落地执行”三级管理架构,覆盖产业链企业党组织32个、党员1480人,推动党建工作向产业链企业延伸拓展,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
技术人员正在数字化车间操作自动化裁剪设备
把运行机制嵌在“链”上
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需要高效完备的运行机制提供支撑。产业链党委建立了党建共融、资源共享、商事共议、阵地共用、人才共育的“五共”运行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增效。
在党建共融方面,实施“链企成长”工程,对链上企业开展“孵化培育”活动,孵化了2个企业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共上一堂党课”“共过一次主题党日”“创新突破我来讲”等活动,企业“党旗所指,行之所及”意识极大增强。2020年全国防护服告急时,创造出24小时组建防护服工厂的“威海奇迹”。
策划打造“威海出口商品(纺织服装)”等系列展会活动,组织20多家企业赴日本参加第36届亚洲纺织成衣展,打响了“出海抢订单”第一枪;共商共建山东服装产业数字化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链“红色直通车”,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件,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品牌名单;依托胶东红色资源和迪尚、联桥等党建示范点,打造产业链党建阵地;多形式加强产业链企业家、高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党建“穿针引线”、铸魂领航,企业“量体裁衣”、并肩同行,焕发出产业链发展的蓬勃活力。
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
为服务企业、助推发展,威海市以“工作专班+产业链党委”为载体,搭建起“政企对接”服务平台。今年,结合全市企业大走访开展“支部联企”行动,梳理了打造平台经济、拓展工装市场等11条产业链企业发展思路,协调解决招工用工、拓展市场等问题20余个。
产业链党委还搭建“银企对接”融资平台,经常性组织企业与金融、保险机构开展对接活动,打通“绿色通道”。2022年,成立总规模5亿元的威海智尚产业投资基金,考察投资9个产业链项目,有效推动了延链补链。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成山东高达高纺织服装研究院等10家研发创新平台,柔性引进10多位国内顶尖专家,汇聚了40多个常驻工作室、600余位设计师的研发设计团队,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作者系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委工业工委书记邢海波)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杜思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