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党日发挥更大作用

  主题党日是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锤炼党性修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政治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从党日到党日活动再到主题党日活动,在党的发展历史上,主题党日活动虽然名称有所变化,但核心始终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形态。
  在实践过程中,个别基层党组织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常常会出现以虚充实、以次充好、“雷声大,雨点小”、活动走过场等问题,主题党日“党味儿”不浓、作用发挥不强,影响了党员教育效果。
  日前在泰安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主题党日研讨会上,部分基层党建研究专家、基层党组织代表为有效发挥主题党日活动作用把脉支招。
  加强主题党日建设
  “主题党日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定期开展活动,让党员养成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和自觉,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表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要义在于明确主题,紧扣一个时期中心任务,结合党支部和党员实际,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让党员每次都有收获。
  薛伟江认为,主题党日在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基层党务工作的新平台。要深入把握当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3个重要特点:个性化和主题性鲜明、融入性和贯通性增强、基础性和引领性突出。同时,解决好渗透性不够强的问题,规避以主题党日活动替代其他活动的极端化倾向。要把主题党日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完善制度、总结经验、创新形式、增强实效上下功夫。
  把握主题党日着力点
  结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相关规定,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教授耿化敏表示,主题党日具有制度约束的刚性、党性锻炼的日常性、聚焦实践的主题性、政治生活的仪式性、活动内容的规定性、主体类型的多元性等基本特性。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如何把握主题党日的着力点?耿化敏认为,主题党日的开展必须坚持大抓基层、强化党建引领,建章立制、提升主题党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整治形式主义、推动党务与业务“双促进”,创新赋能、发挥主题党日“软实力”效应。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如台账制度、会议记录报送制度、党费和党建活动经费管理制度等。
  本次研讨会公布了第三届全国优秀主题党日品牌评选结果。耿化敏表示,在前期评审中,一些优秀案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够结合专业特长策划相应活动,值得借鉴。他建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主题党日创新的突破点,做好强化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案例库建设等工作。
  做好“两个结合”文章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要更加鲜明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因素,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又要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周丹建议,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要更好体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发挥主题党日活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周丹表示,要从更深层次上把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锤炼党性、涵养心性,应成为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本文资料由泰安主题党日活动中心整理提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杜思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