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给医疗装上智慧大脑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

  “这里也设计运动衫?”4月9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展厅,记者首先被一排黑色运动衫吸引。“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衣,目的是实现24小时全时段心电状态监测。”学部科研人员狄冲博士说。

  科技与医疗携手共舞,智慧医疗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医疗行业面貌。在这场变革中,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前沿的科研实力和独特的创新视角,为智慧医疗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三甲医院,AI助手正高效辅助医生分析CT影像;社区医院,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数据实时跳动在云端数据库;偏远山区,5G远程诊疗让名医“隔空把脉”……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医疗场景,正是工作室交出的“智慧医疗”成绩单。

  14名博士,10名硕士……工作室这支仅有二十多名党员的“高知战队”,既有“国家百千万人才”“泰山学者”等专家人才,也有手握多项关键技术成果的优秀科研骨干。

  走进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你一定会被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前沿的科技气息所吸引,这里不仅汇聚了数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精英,还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

  健康检测仪、智能检测一体机、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在学部展厅,记者见到了他们的“明星产品”家族。

  做研究不能只在象牙塔里,近年来,工作室成员赴山东多地调研基层医疗痛点。他们发现,许多乡村卫生室基础健康监测设备匮乏,慢性病管理全靠村医“手写台账”。于是,“让AI助力村医”的构想应运而生。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

  工作室通过研发“精准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分析、高度共享”的物联网医疗关键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基层社区的健康管理平台。所在团队自主研发10余款轻型智能医疗终端并实施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为基层社区广泛开展大规模公卫体检、慢病管理、医养健康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菏泽,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能随时测血压、血糖,数据10秒直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数智平台,各级医生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实时查看村民体检数据,提出对应诊疗方案。

  “如果能把村民的发病率降低的话,可以极大改善医疗帮扶的效果。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跟省里大医院一样精准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支部委员刘照阳说。工作室研发的系列心电智能分类算法,支撑了医务人员在山东、四川等12省市开展相关医疗服务,帮助很多人远离“小病拖成大病”的困境。

  一直以来,工作室聚焦健康医疗数智化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构建融合多维数据的辅助诊疗技术体系,打造了覆盖从医院到家庭等复杂场景的创新应用模式。

  给医疗装上“智慧大脑”,这群“科技医者”正用算法解构疾病,用数据重塑医疗。(本刊记者 杨书云)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