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学科建设,要义在“融”字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学科建设则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让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党建引领是题中之义。

  就像农民种地要看天时,高校学科发展也要把准“政治气候”。学科建设若脱离国家需求、社会发展需要,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建引领的核心,就在于校准学科发展的“政治坐标”——

  党建明确学科发展的政治方向,确保学科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党建引领,使学科发展既扎根中国大地,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既遵循学术规律,又服务社会发展。

  从大思政课的沉浸式课堂到产学研用的一体化链条,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实验室,高校只有以党建为纽带,将学科发展的根系深扎国家战略的沃土,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我省多所高校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出“党建+学科”双融双促的创新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山东大学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里,让党建和科研像揉面团一样融为一体。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不仅培养专业人才,更让其成为学科交叉创新的试验田。正如一位青年教师感慨:“过去总觉得党建是额外任务,现在明白了,党建就是科研的‘催化剂’。”在这里,党建与学科建设由“两张皮”向“一盘棋”转变。

  如果说对接国家需求是学科发展的源头活水,那么人才培养就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使命。

  在乡村振兴一线,山东农业大学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科技小院成为教学、育人、助农的新场景。教授们带着学生驻村,把实验室搬到田间,把论文写在黄土地上。一位农户竖起大拇指:“这些大学老师不一样,不光会教,更会干!”德州学院则打造党建带团建实践品牌,深度融合思想引领、专业实践与志愿服务,形成全链条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泰山脚下到黄河沿岸,从研究型大学到田间课堂,这些探索告诉我们,党建引领学科建设的密码,就藏在一个“融”字之中:

  融,机制上要“穿针引线”,把党建要求融入学科发展全过程;

  融,队伍上要“双轮驱动”,培养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双带头人;

  融,方法上要“量体裁衣”,结合学科特色创新党建形式。

  当党支部成为科技攻关的“战斗堡垒”,当党员师生化身学科建设的先锋队,党的建设便自然而然与学科建设融会贯通。

  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源于与时代需求的深度咬合;高校育人的真谛,在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栋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一融双高”建设,以党建品牌赋能学科特色,以学科发展反哺党建创新。只有让党建的“红色基因”融入学科建设“血脉”,才能培养出更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本刊记者 杨书云)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