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1024”党建育人密码

“芯”青年理论宣讲团宣讲井冈山精神

  在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1024党建工作体系”这个以计算机基础术语命名的创新机制,正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将党建引领与专业发展深度融合,悄然改变着师生的精神面貌。

  “今天我们用编程思维解码井冈山精神。”由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学生党员组成的“理论轻骑兵”,正将党课搬进实验室、宿舍,用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H5互动形式,让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

  在“红色代码日”“e路同行”等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学院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党员先锋岗”覆盖教学科研全链条,政校企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已累计开展53场,基层党建从“单兵突进”变为“集体作战”,实现了党建与专业建设的双向赋能。

  “张永会老师的算法课不仅教会我们写代码,更教会我们如何用代码传递正能量。”学生刘舒涵口中的张永会老师,正是学院“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受益者。通过“挂职锻炼+科研攻关”双轨培养,学院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

  此外,学院党委创新“双螺旋”发展机制,即一手抓高端人才引进,组建教学科研队伍;一手抓师资内生培养,实施“青椒成长计划”。5年来,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党员教师指导学生斩获127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其中11项国家级奖项的奖杯上都镌刻着“党建引领”的印记。

  当计算机专业遇上红色基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学生董云超所在的跨学科团队正为企业定制“党建+生产”双融合管理平台。在“π型”交叉融合模式下,学院构建起“计算机+思政+产业”的立体化学科生态,“带着问题做科研”的实践模式,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在学院“四链融合”的创新平台上,一场特殊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企业技术骨干、学院教授、学生党员围坐一堂,就某智慧城市项目展开攻关。这种“党建搭台、产学研唱戏”的模式,已促成37项科研成果转化。

  “以前觉得科研就是发论文,现在明白了论文要写在车间里。”青年教师王磊博士挂职企业期间,带领学生开发出智能分拣系统,显著提升了企业效益。

  产教融合的“红利”直接反哺人才培养,近3年,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青马工程”学员就业率达100%。“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是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学院毕业生真正实现了“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

  漫步校园,党建文化长廊已成为“数字人文”新领地。学院将学风建设纳入学生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显性+隐性”的双维文化育人体系,让价值引领润物无声,培养出的“芯”青年理论宣讲团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

  当代码融入红色血脉,当信仰照亮实验室,这里走出的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任秀洁 王芳 张永会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