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等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是国有企业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也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国有企业要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激活思想融合“原动力”

  国企党组织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制度优势,通过网上与网下相结合、领学与自学相结合等学习方式,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和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力量。

  党组织书记要不断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学习研究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通过开展组织生活,引导干部职工围绕安全生产关键、经营发展瓶颈,想思路、谋良策、出真招,着力解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国企职能部门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中心业务谋划落实党建工作,通过强化理念融合实现管理融合,打破“各自为政”的“单线壁垒”,形成党建工作的联动效应。

  增强治理融合“穿透力”

  在领导机制上,要以党建及群团工作自上而下、自成一体的“线性”工作格局为基础,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网状”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管理者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

  在管理机制上,持续优化企业党组织与管理结构相互融合、协调决策的机制,按照“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和“四同步”(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原则设置党支部,推动党组织与行政架构的全方位对应。

  推动制度融合,将党建制度融合到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健全完善国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党支部议事规则等制度办法,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升管理融合“续航力”

  全方位抓好党务干部教育培训,通过直插现场、座谈交流等方式,主动了解党务干部所需,采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分阶段、分专题开展教育培训,鼓励党务干部带着问题来,满载对策走,切实提升教育培训质效。

  持续优化党务干部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党建工作现场会、典型案例交流会等活动,促使党务干部相互学习、思考创新、共同提高。完善党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探索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新模式,合理设置专业技术职务,畅通职务晋升通道,安排党务干部到业务岗位挂职锻炼,优化党务干部成长“出口”。

  健全落实党支部书记后备培养机制,建立党支部书记后备人员库,综合岗位需要、个人特长等因素,制定落实培养计划,对后备人员有针对性地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实践锻炼,持续保持党务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提高实践融合“结合力”

  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扎实开展党组织保安全工作,认真分析党员岗位安全履职、作用发挥情况,组织党员练硬功、灭“两违”、查隐患、防风险、保安全,引导党员树牢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深入开展“创岗建区”活动,将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岗位履职、技术练兵、突击奉献等纳入“创岗建区”考评项点,定期通报表彰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营造学习先进、对标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深化党内品牌创建,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难题,组织党员骨干带头立项攻关,积极打造党内品牌,采取现场推进会、模拟演练、联检互评等形式,抓实创建管理、过程优化和年度考核,努力做到打造一个品牌、建设一支队伍、推动一项工作。

  紧扣形势任务和党员所需,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建引领全面融入生产经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引擎”。

  扩大效果融合“影响力”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立足业务工作特点为核心指标,以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有力手段,将党建考评与业务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政治问责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动态考核机制,变“软指标”为“硬杠杠”。

  定期检查评估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注重通过直接问效党员群众了解检验工作质量,变“任务单”为“成绩单”,切实推动各级党组织自我加压、对标争先。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排在前列的党支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对排在后面的党支部要组织重点帮促、限期整改,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党内评优评先工作挂钩,持续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质效。(唐晓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