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坚持”点亮残疾人就业路

深入用人单位开展“三送”服务

  在济宁市农机中心,于宏涛正专注地进行机器维修。3岁时因脊髓灰质炎导致肢体二级残疾的他,如今不仅是一名技术精湛的维修师,更是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电气安装项目的冠军。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残联”,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初中辍学到自考取得大专学历,从自主创业到被安置为济宁市农机中心员工,于宏涛的人生轨迹,正是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

  省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聚焦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以“六个坚持”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20.17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63万人。

  坚持法治思维,破解残疾人就业难点堵点。推动出台《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山东省实施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坚持集成联动,推动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开展“三送(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务)服务上门,拓岗助残就业”活动,实地走访80余家驻济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切实打通残疾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带动全省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走访企业超1400家,开拓残疾人就业岗位1.7万余个,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新格局。

  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工作的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各部门打破壁垒、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在曲阜,孔府家纺非遗传承人陈德春正带领一群残疾人学员手工制作中式服装。年近60岁的陈德春14岁时因骨肿瘤截肢,靠缝纫技术自力更生。她多次参加残联组织的非遗技艺培训班,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还免费培训残疾人学习缝纫、盘扣等技艺,帮助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感谢残联的好政策,让我们残疾人也能靠手艺吃饭。”陈德春说。

  自残疾人文创就业创业行动实施以来,省残联先后联合省外办、商务、文旅等部门,合力为残疾人参与文创非遗传承“铺路”,通过产品展销会、就业服务展、鼓励入驻“双推双选平台”等方式,让文创之光照亮残疾人的就业梦想。目前,全省已打造文创机构220家,帮助1800余名残疾人实现文创就业。

  坚持科技赋能,成为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直播销售为残障人士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金乡县,戴方方正在直播间热情推介当地特产。一场车祸导致她左腿高位截肢,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县残联支持下,她带领4名残疾人姐妹学习直播销售,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带货主播,还夺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营销项目冠军。

  紧跟时代发展,省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开展残疾人3D打印、数据处理、无人机操控等科技新兴领域培训,为残疾人开辟职业发展新赛道。

  法治思维的制度保障、集成联动的政策落实和科技赋能的路径拓展,再结合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引领、市场运作的活力激发与社会动员的共识,共同构成“六个坚持”,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肖慧)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