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丁淑萍53岁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一如十年前刚上任沂南县妇联主席时。“妇女姐妹们把我当‘娘家人’信任,我就得一心一意为她们排忧解难。我啥也不图,就图每一名妇女儿童都能过得健康幸福,就图他们说咱共产党好!”当年就任时,她这样承诺。十年间,她用行动践诺——
倡导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沂蒙红嫂协会、沂蒙兵妈妈拥军协会等,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落地开花;
先后带动10万多名妇女实现增收致富;
累计帮助1.4万多名困境妇女儿童;
……
抢救挖掘红嫂事迹:快点、再快点
丁淑萍是土生土长的沂蒙人,奶奶是拥军支前的老红嫂,她从小就对红嫂群体有着特殊的感情。
走上妇联岗位后,丁淑萍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沂蒙红嫂的事迹逐渐模糊,而红嫂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如果她们的事迹被遗忘,那将是巨大的遗憾和损失。她决定对红嫂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
她和同事白天走村入户看望红嫂、走访村民,晚上回办公室熬夜整理材料。有时候太忙,她们连饭都顾不上吃,累得经常在回程的车上睡着。连续多个周末不休息,一些同事不解,甚至开始有怨言。直到有一天,一位老红嫂在接受她们采访后的第七天永远地离开了。那位老红嫂叫公成美,在抗日战争中曾被评为“爆炸模范”。老人的离开让大家都很难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家终于明白,为什么丁主席一再说挖掘红嫂故事不能等,要快点、再快点!
为了挖掘一个沂蒙红嫂事迹,“采访小分队”经常要走访很多次,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冬去春来,沂南的许多村落留下了丁淑萍和同事们的足迹。她们走访了上千位老人,整理了上万份资料,挖掘了200多位红嫂的事迹,让132位红嫂收到了凝聚着爱与传承的“沂蒙红嫂”证书。
2016年春节前夕,丁淑萍正在走访慰问老红嫂,家人打来电话说母亲重感冒住院。她还没来得及问详细情况,就听见母亲说:“闺女,我没事儿,就是感冒,打两天针就好了,你安心工作。”她想着,等忙完就回去陪母亲。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成了她和母亲的最后一次通话。母亲的最后时光,她没能陪伴左右,这成了丁淑萍心中永远的遗憾。
母亲走了,但她并没有失去“闺女”的称谓。“每次去走访,听到老红嫂们一句‘闺女又来了’,我心里就很踏实很幸福。”丁淑萍说,“如果不把这些红嫂的事迹挖掘好、整理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就愧对这些红嫂,也愧对我的母亲。”
在掌握沂蒙红嫂大量鲜活生动红色史料的基础上,丁淑萍参与筹建了国内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该馆每年吸引约30万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这里也被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维权救助:给姐妹们幸福的底气
2020年11月的一个深夜,丁淑萍的手机响了,是一位李姓妇女来电向她诉说自己的苦恼。两人一聊就是2个多小时。
像这样的咨询求助电话,丁淑萍经常接到。上班时间就更不用说了,有时刚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放下包,就有妇女姐妹来找她。
“对我们来说,群众的诉求没有小事。只要找上门来,就算是夫妻拌嘴我们也得管。”丁淑萍经常跟同事及镇村妇联的同志们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怎么体现,就体现在我们要想她们所想、急她们所急,千方百计为她们排忧解难,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沂南县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博说:“十年来,我们累计调解家庭矛盾1600多起,劝和了很多夫妻。”
“我们开展婚姻家庭矛盾调解的目的就是给冲动想要离婚的人一个台阶,让他们冷静对待婚姻;给确实无法调和的当事人一份嘱托,让他们正视离婚,不能给孩子完整的家,一定要给孩子来自双方完整的爱。”丁淑萍说,妇联就是要时时处处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给姐妹们幸福的底气,为妇女儿童撑起没有委屈的天空。
但在丁淑萍的儿子心里,“维护儿童权益”妈妈做得并不怎么好。“小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我常常一个人在家,陪伴我的就是妈妈做好录音的一只玩具小熊,害怕了就打开听听妈妈的声音。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可怜的留守儿童。”现在,他已经硕士毕业,理解了妈妈的责任与担当,“妈妈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妈妈是我人生路上的榜样。”
在李文博眼中,“丁主席是一个有想法、有思路、不放弃的人”。2012年,沂南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那会儿,很多妇女姐妹都有顾虑,也未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界湖街道南村的一位妇女就是这样。丁淑萍主动联系她,耐心地劝说。结果,这位妇女一查就查出了宫颈癌,幸好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现在恢复得很好。丁淑萍去看望她时,她抱住丁淑萍大哭:“是你救了我的命,救了我们全家啊!”
“两癌”免费筛查开始后,沂南县妇联共筹措资金500.68万元,救助“两癌”妇女1132名。
脱贫致富:不让一个姐妹掉队
“我们必须保证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丢下一个妇女,就像当年沂蒙妇女不会丢下一个八路军伤员一样。”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丁淑萍掷地有声地说。
沂南地处沂蒙山腹地,曾是“山东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当地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少,许多妇女没有工作,种地收入微薄。
丁淑萍和同事们四处奔波,分析妇女贫困的原因,寻求脱贫致富的途径。
就业岗位少,就想方设法创造就业岗位。丁淑萍挨个跑企业动员,说服企业负责人将车间建到偏远山村。在她的奔走下,先后有21家企业在贫困村建成237个扶贫车间,1.3万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
马牧池乡东柳沟村的刘大娘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是一名缝制鞋面的熟练工。“我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都花不了。”老人开心地说。双泉峪村的“蒙山妈妈”扶贫车间,一次性解决该村及周边村庄50多名贫困妇女的就业安置问题,姐妹们每人年均增收3万余元。
沂南县妇联还联合县金融部门推出了“红嫂贷”小额贴息贷款项目。截至目前,“红嫂贷”累计为沂南县2000多名妇女发放小额贷款8800余万元。
丁淑萍还积极引导妇女姐妹参加各种培训。在沂南,“知荣辱、树正气、孝长辈、促和谐”成为家家户户追求的好家风。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近2万户、“美在农家”示范户3万多户,张淑贞、梁兆利、李秀莲等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今年8月,丁淑萍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她说:“我应该感恩党,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我只是爱的传递者。今后我将继续牢记使命担当,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沿着老红嫂的足迹,新征程上,丁淑萍正带领妇女姐妹勇毅前行。(徐昌玲)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